雙線嗜粘液蛞蝓學(xué)名phiolomycusbilineatusbonson,該蟲分布廣泛,是雜食性害蟲,除為害月季外,還為害唐菖蒲、鳶尾、菊花、一串紅、水芋等多種花卉。
為害特點主要是以成幼蟲食害嫩葉,被害也片呈孔狀、缺刻。受害莖葉和花常留下1條銀白色發(fā)亮的痕跡。
形態(tài)特征
成體裸露,柔軟而無外殼。體前端較寬,后端較狹長,灰白色或淺黃褐色,伸展時體長35-37毫米,寬6-7毫米。
卵為橢圓形,膠質(zhì)狀,半透明,有光澤,卵粒外有粘液物將卵粘在一起。
幼蟲與成蟲相似,較小。
發(fā)生規(guī)律該蟲以幼體和成體在根部附近土壤內(nèi)越冬。翌年3月開始活動,4月幼體開始變?yōu)槌审w,交尾產(chǎn)卵。4-5月為害最嚴重,其怕光、怕熱,晝伏夜出,白天潛伏在陰暗、潮濕處,9月中旬,再次活動為害,10月進行第二次產(chǎn)卵繁殖,自11月中旬陸續(xù)開始越冬。
防治方法
(1)嚴格檢查植株周圍潮濕陰暗的地方,可進行人工捕殺。
(2)在其為害期在植株附近堆放菜葉或鮮嫩雜草引誘,集中殺死。
(3)保護和利用天敵。
(4)在植株周圍撒石灰粉,使其無法為害。為害期在傍晚用3%石灰水或氨水100倍液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