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以若蚜、成蚜危害菊花,群集危害幼莖嫩葉,影響莖葉正常生長發(fā)育。到秋后第二次盛發(fā)期群集危害花梗、花蕾,開花后還危害花蕊,并進入管狀花瓣,嚴重影響花的質(zhì)量和觀賞價值。
生活習性 菊小長管蚜每年發(fā)生10~20代,在溫暖地區(qū)不發(fā)生有性蚜,北方寒冷地區(qū)冬季在溫室或暖房中越冬。到三月初即開始活動繁殖。4月中旬至5月中旬為繁殖盛期,5月上旬有翅蚜開始上升,5月中旬至為有翅蚜盛發(fā)期,6月下旬至7月下旬田間的蟲口密度較低,8月初開始回升。9月中旬到10月下旬為第二次繁殖盛期,蟲口密度出現(xiàn)第二個峰值。從11月中旬起以無翅孤生雌蚜集中向留種株或菊茬上越冬。
特征 無翅孤生雌蚜 體紡錘形, 褐色至黑褐色,有光澤。
有翅孤生雌蚜 體長卵形,觸角第三節(jié)次生感覺圈為小圓形突起,15~20個,腹管圓筒形,尾片圓錐形。
防治方法
(1)苗期:噴施50%鋅硫磷或40%氧化樂果1000倍液。
(2)花期:可噴施40%的氧化樂果1000倍液,只噴莖葉不噴花和花蕾。
(3)土壤防治盆栽菊15~25厘米盆用呋喃丹5克或15%的涕滅威顆粒劑每盆2克,施入土中,覆土后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