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步行時間多了住院時間自然就減少了?
作為一名全科醫(yī)生(gp,general practitioner),在我(原文筆者)的從業(yè)實踐中,我對一些雖然已經(jīng)80歲但依然充滿活力的老年人印象非常深刻,盡管這個年齡會讓他們多病纏身,因此2005年,當紐卡斯爾大學對55-80歲的人群進行了一項健康研究時,我就更加確定我們對參與者體育運動進行的詳細細節(jié)記錄了。
10年過去了,如今我們在澳洲醫(yī)學期刊(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上發(fā)表了一篇研究論文,報告了個體進行體育運動對其醫(yī)療護理需求的影響。文章中我們利用計步器來記錄參與者每天行走的步數(shù),相比一般的自我報告的調(diào)查問卷而言,這種方式能夠更加地幫助我們測定個體的體力活動情況;參與者平均每天的步數(shù)從年齡人的8600步到80歲以上的人群的3800步,而且平均而言,個體周末會比周內(nèi)少走620步。
不愛活動的人(每天走4500步)平均每年住院治療的時間為0.97天,而愛活動的人(每天走8800步)平均每年住院治療的時間僅為0.68天;在研究者的分析報告中,他們調(diào)整了年齡、性別、患者的數(shù)量、吸煙、酒精攝入以及教育的影響。研究人員想知道是否這種因果關系會往相反的方向運行,也就是說,生病的人往往走的少一些,而愛運動的人往往不易患病,為了證實這種相反,在追蹤初期的頭兩年里,研究者重復分析了忽略的所有的住院信息,從而就移除了嚴重疾病引發(fā)的瞬即效應,這種差異如下圖所示。
這種關聯(lián)會擴展活動水平的整個范圍,也就表明任何活動都是有益健康的,而且在一定范圍內(nèi)運動水平越益越大,這項研究中的參與者從早到晚都佩戴著計步器,因此不管其在家里還是工作場所,計步器都會記錄機體的運動水平,當然不一定的是連續(xù)的步行;zui近有研究表明,任何活動都比坐下來要好,因此甚至是輕微的活動都會有益健康,計步器并不能準確捕捉個體的游泳或者騎單車時的運動水平,但這些運動卻組成了個體日?;顒拥囊恍〔糠?。
那么為什么有些患者會住院呢?參加較多運動的人往往會很少因為患癌癥或者糖尿病而入院治療,但讓研究者好奇的是,這對于心臟病卻并無明顯差異,研究人員推測,這或許是因為多年間個體因心臟病進入私人醫(yī)院治療的數(shù)據(jù)空白所致。
如果每個人都步行的話會怎樣呢?
不活動人群和活動人群之間每年0.29的住院天數(shù)的差異大約就是住院時間減少30%,那么這是否意味著我們能夠讓每個人每天都行走8800步,從而降低三分之一的入院治療率,這樣就能夠讓三分之一的醫(yī)生和護士去練習他們的“高爾夫”了,很不幸的是,這是不可能的。
事實證明我們的研究樣本是相當健康的,而且相比平均年齡而言,其并不需要進行太多的醫(yī)療護理,相比每年平均不到1天的入院護理而言,來自澳大利亞衛(wèi)生和福利研究所(aihw)2014-2015年的一項數(shù)據(jù)就表明,55歲至85歲之間的澳大利亞人群累計需要入院治療的時間為1420萬天,或者是平均每人2.65天。
那么在所有的澳大利亞人群中增加運動量是否會或多或少有一定好處,目前研究者并不清楚,相比研究中的參與者而言,一般的人群或許會從體育鍛煉中獲得更多好處,又或者是個體所患的嚴重慢性疾病會讓其活動增加變得不太可能。讓我們想象一下,某些事情會改變所有澳大利亞人的步行習慣,因此每個人每天至少需要走8800步。
當研究者僅僅考慮55歲以上的人群時,在zui低程度下,其或許能夠減少患者每年97.5萬的入院臥床日,能夠挽回17億美元的經(jīng)濟損失;考慮到其它年齡段的健康效益,并不在本研究中的不太健康的澳大利亞人或許也能夠獲益較多,個體所獲得實際好處或許會更多。每天額外多走4300步或許并不算太多,其僅僅是40分鐘的步行而已,當然這還有可能包括去商場、接小孩或者是工作時爬樓梯所貢獻的步數(shù),但這其實不能稱之為“鍛煉”,盡管對于樂在其中的人而言,高強度的鍛煉能夠給其帶來一定的健康效益。
如今政府在不斷尋找多種方法來節(jié)省開支,目前大約有16%的聯(lián)邦預算都用于人類健康以及解決個別病人缺乏體育鍛煉的項目上,同時這些預算還能夠幫助確定我們的城市中心成為人們步行、騎車,并且能夠?qū)θ藗兘】诞a(chǎn)生重大影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