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株繁殖?哪些花木可以分株繁殖?
從母株根部將植株分割為兩株以上的植株的繁殖叫分株繁殖。這種繁殖法多用于萌蘗性強的草本花卉以及叢生型的花灌木。
不論是分離母本根際的萌蘗(如牡丹、蠟梅等),還是將成叢花卉分劈成數(shù)叢(如蘭花、玉簪、芍藥、箬葉、棕竹等),分出的植株必須具備根、莖、葉等器官,成為完整的一植株,才能稱為分株繁殖。
牡丹
牡丹的分株繁殖在明代已被廣泛采用。具體方法為:將生長繁茂的大株牡丹,整株掘起,從根系紋理交接處分開。每株所分子株多少以原株大小而定,大者多分,小者可少分。一般每3-4枝為一子株,且有較完整的根系。再以硫磺粉少許和泥。將根上的傷口涂抹、擦勻,即可另行栽植。分株繁殖的時間是在每年的秋分到霜降期間內(nèi),適時進行為好。此時,氣溫和地溫較高,牡丹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但還有相當長的一段營養(yǎng)生長時間,進行分株栽培對根部生長影響不甚嚴重,分株栽植后還能生出一些新根和少量的株芽。若分株栽植過遲,當年根部生長很弱,或不發(fā)生新根,次年春,植株發(fā)育更弱,根弱則不耐旱,容易死亡。如分株過早,氣溫、地溫較高,還能迅速生長,容易引起秋發(fā)。
牡丹分株的母株,一般是利用健壯的株叢。進行分株繁殖的母株上應(yīng)盡量保留根蘗,新苗上的根應(yīng)全部保留,以備生長5年可以多分生新苗。這樣的株苗栽后易成活,生長亦較旺盛。根保留的越多,生長愈旺。
蠟梅的分株繁殖
葉芽剛萌動時進行。先于前1年底在離地面20-30厘米處,將準備分株的蠟梅枝條全部截頂。分株時在母株四周將土掏出,用刀按每叢2-3根莖桿劈開,移出另栽,原處留2-3根粗大壯實的莖桿不動,分栽的蠟梅苗采用60厘米×50厘米株行距進行栽植。培養(yǎng)2-3年后出圃或再進行分株繁殖。
蘭花的分株繁殖
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長健壯,假球莖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叢至少要保存5個連結(jié)在一起的假球莖。分株前要減少灌水,使盆土較干。分株后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鋪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細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質(zhì)的沙質(zhì)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將假球莖剛剛埋入土中力度,盆邊緣留2cm沿口,上鋪翠云草或細石子,最后澆透水,置陰處10~15天,保持土壤潮濕,逐漸減少澆水,進行正常養(yǎng)護。
玉簪的分株繁殖
春季發(fā)芽前或秋季葉片枯黃后,將其挖出,去掉根際的土壤,根據(jù)要求用刀將地下莖切開,最好每叢有2-3塊地下莖和盡量多的保留根系,栽在盆中。這樣利于成活,不影響翌年開花。
芍藥的分株繁殖方法
分株法是芍藥最常用的繁殖方法,芍藥產(chǎn)區(qū)的苗木生產(chǎn),基本采用此法繁殖。其優(yōu)點有三:一是比播種法提早開花,播種苗4~5年開花,而分株苗隔年即可開花;二是分株操作簡便易行,管理省工,利于廣泛應(yīng)用;三是可以保持原品種的優(yōu)良性狀。缺點是繁殖系數(shù)低,三年生的母株,只能分3~5個子株,很難適應(yīng)和滿足現(xiàn)代化大生產(chǎn)及不斷飛速增長的國內(nèi)外花卉市場的需要。
芍藥分株適期一般較牡丹為早,荷澤的農(nóng)諺“七月芍藥,八月牡丹(指農(nóng)歷月份)”,是說在菏澤,從8月底芍藥就可以分株了,直至9月下旬(處暑至秋分)。而揚州在9月下旬到11月上旬分株。分株苗經(jīng)三四年生長又可再次分株。
用鍬在芍藥株旁挖一深穴,露出部分芍藥根,然后,用利鏟將芍藥株切分,盡量減少對原株的震動,取出切分下來的部分,進行分株栽植,方法同上一般以切下原株的一半為宜。
箬葉的分株繁殖方法
葉蘭主要用分株繁殖。可在春季氣溫回升,新芽尚未萌發(fā)之前,結(jié)合換盆進行分株。將地下根莖連同葉片分切為數(shù)叢,使每叢帶3—5片葉,然后分別上盆種植,置于半陰環(huán)境下養(yǎng)護。
棕竹人分株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可結(jié)合春季翻盆換土時進行。早春3-4月是翻盆換土時節(jié),一般小株一年翻盆換土1次,大株2-3年翻盆1次,常用盆土是園土2份廄肥土1份,腐葉土和礱糠灰各0.5份混合使用。
將原株叢從老盆中倒出,除去舊泥,但在老根上適當帶些舊泥垛,用桑剪將棕竹根部叢切斷,同時將有生長不良的發(fā)黑和腐根剪去,切口要平,每一叢最少5-6枝,多則10枝-20枝(根據(jù)盆的大小及株叢多少來定)。然后種植到準備好的盆缽中去,盆底排水孔墊好碎盆片,以利排水,放入培養(yǎng)土先粗后細,放至八分滿,邊加培養(yǎng)土邊用小竹片將泥土與根戳緊。種植不要太深,以原來根頸部與培養(yǎng)土平,澆足水后將盆株置半陰約半個月后即服盆。
分株繁殖多在早春或秋季進行,如蘭花、大麗花、美人蕉、鳶尾等均在春季分株。而木本花卉蠟梅、牡丹、迎春等春季或秋季均可進行。至于溫室中的吊蘭、虎耳草等從走莖上產(chǎn)生小的植株,可隨時分離栽植
分株的方法較簡單,如蠟梅、牡丹等叢生型花木,掘起植株后根據(jù)植株大小及萌蘗多少,酌量分成叢;薔薇、凌霣、金銀花等從母株旁分割成帶根枝條即可;大麗花、美人蕉等將塊根帶芽分離*或用刀將根狀莖及芽或根狀莖帶地上部分一起分割后種植;蘭花、君子蘭、鳳尾竹、棕竹、箬葉、悅景山草等只要在翻盆時分成2?3叢分別栽植即可。
用分株法繁殖應(yīng)該注意,一次從母株上分開不可過多,一般2-3株,每株上的根要適量,如根過多會影響母株生長;根過少,則影響新株成活—些名貴品種可以考慮用琉磺粉或其他藥劑對切開處進行消毒。
分株法成株快,且多數(shù)能當年開花。但繁殖數(shù)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