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作為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中最閃耀的幾顆星星之一,流傳至今,其實多少已經(jīng)有些失去古時的韻味了。古代人癡迷于品茗,甚至?xí)ㄟ^“斗茶”來比試茶的好壞。
北宋著名政治家、書法家宋襄,同時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茶學(xué)家,他所著的《茶錄》是繼唐代“茶圣”陸羽的《茶經(jīng)》之后最有影響的論茶專著。宋襄對茶的研究不可謂不深,但卻在與詩人蘇舜元的一次“斗茶”中吃了敗仗。當時,宋襄所選之茶為上品,蘇舜元的茶要稍遜幾分。宋襄所選之水為惠山泉,懂茶的人都知道,這是陸羽評定的“天下第二泉”,水質(zhì)純凈細潤,多半志在必得。然而,蘇舜元出人意料地選擇用竹瀝水烹茶,這是竹子經(jīng)加工后提取的汁液,色澤透明,香氣濃郁,兼有潤肺去火之效。最終,蘇舜元泡的茶更勝一籌。
【古人都用什么水泡茶】
“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體。非真水莫顯其神,非精茶易窺其體。”古人泡茶,一般首選山泉水。山上植被繁茂,從山巖斷層細流匯集而成的山泉,富含二氧化碳和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而經(jīng)過沙石過濾的泉水,水質(zhì)清潔晶瑩,含氯、鐵等化合物極少,用這種泉水泡茶,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得到極大的發(fā)揮。
雪水和天落水(雨水)被古人譽為“天泉”,尤其是雪水,常為古人所推崇。白居易就有“掃雪煎香茗”這樣的名句。至于雨水,一般說來只要空氣不被污染,與江、河、湖水相比總是相對潔凈,是沏茶的好水。只不過到了現(xiàn)代,水污染和大氣污染日益嚴重,雪水和雨水自然是不能直接飲用了,古時那些聞名天下的泉水,如今的水質(zhì)也是堪憂。
【精茶真水,何為上佳】
縱觀古人評水是通過“源清、水甘、品活、質(zhì)輕”作感官審評,如今人們以科學(xué)為依據(jù)提出了明確的水標準,好水要達到的主要標準為:
(1)感官指標。色度不超過15度,即無異色;渾濁度不超過5度,即水呈透明狀,不渾濁;無異常的氣味和味道,不含有肉眼可見物,使人有清潔感。
(2)化學(xué)指標。ph值為6.5~8.5,茶湯水色對ph值相當敏感。ph值降至6以下時,水的酸性太大,湯色變淡;ph值高于7.6呈堿性時,茶湯變黑。
(3)水的總硬度不高于25度。水的硬度是反應(yīng)水中礦物質(zhì)含量的指標,通常1度表示1升水中含有10毫克氧化鈣。0~8度為軟水,10度以上為硬水。水的硬度會影響茶葉成分的浸出率。軟水中溶質(zhì)含量較少,茶葉成分的浸出率高;硬水中礦物質(zhì)含量高,茶葉成分的浸出率低。尤其是當水的硬度為30以上,茶葉中的茶多酚等成分的浸出率就會明顯下降。
(4)水中氯離子濃度不超過0.5 /l。否則有不良氣味,茶的香氣會受到很大影響。水中氯離子多時,可先積水放一夜,然后燒水時保持沸騰2~3分鐘。
(5)水中的氯化鈉濃度應(yīng)在200 /l、錳不超過0.1 /l。否則茶葉湯色變黑,甚至水面浮起一層“銹油”。
【水污染日趨嚴重,泡茶還能尋到好水嗎】
要符合上述泡茶選水的全部要求,遠離內(nèi)陸的冰川水可能是唯一的選擇。經(jīng)長時間巖層自然過濾后形成的天然冰川水,本身就具備低氘、低鈉、低礦化、弱堿性等諸多優(yōu)勢。其中業(yè)界首推來自西藏念青唐古拉山脈的卓瑪泉冰川水,它是目前唯一能滿足泡茶水六要素“清、輕、活、甘、冽、柔”的上品之水,各項指標全面符合嚴苛標準及嬰幼飲水標準。用于沖泡茶時,滲透速度非???,茶湯清亮濃郁,口感綿軟柔滑,酸澀度大大降低,回甘綿潤、生津,提高茶香發(fā)揮,明顯延長沖泡次數(shù),還能補充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是熱泡茶、冷泡茶、斗茶用水的最佳選擇,已多次被高規(guī)格的茶葉品鑒活動選用。
品茗,往往是茶具茶情萬事具備,只欠好水。有了卓瑪泉冰川水,午后靜坐的茶敘時光將更添趣致。用過卓瑪泉泡茶,你才能說自己真正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