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塊莖繁殖為主,亦可種子繁殖。
一、塊莖繁殖
9~10月收獲天南星塊莖后,選擇生長健壯、完整無損、無病蟲害的中、小塊莖,晾干后置地窖內(nèi)貯藏作種栽。挖窖深1.5m 左右,大小視種栽多少而定,窖內(nèi)溫度保持在5℃~10℃左右為宜。低于5℃,種栽易受凍害;高于10℃,則容易提早發(fā)芽。一般于翌年春季取出栽種,亦可于封凍前進(jìn)行秋栽。春栽,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0~25cm,株距14~16cm挖穴,穴深4~6cm。然后,將芽頭向上,放入穴內(nèi),每穴1塊。栽后覆蓋土雜肥和細(xì)土,若天旱澆一次透水。約半個月左右即可出苗。大塊莖作種栽,可以縱切兩塊或數(shù)塊,只要每塊有一個健壯的芽頭,都能作種栽用。但切后要及時將傷口抹以草木灰,避免腐爛。塊莖切后種植的,小塊莖,覆土要淺,大塊莖宜深。每畝需大種栽45kg左右,小種栽20kg左右。
二、種子繁殖
天南星種子于8月上旬成熟,紅色漿果采集后,置于清水中搓洗去果肉,撈出種子,立即進(jìn)行秋播。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 15~20cm挖淺溝,將種子均勻地播入溝內(nèi),覆土與畦面齊平。播后澆一次透水,以后經(jīng)常保持苗床濕潤,10天左右即可出苗。冬季用廄肥覆蓋畦面,保溫保濕,助幼苗越冬。翌年春季幼苗出土后,將廄肥壓入苗床作肥料,當(dāng)苗高6~9cm時,按株距12~15cm定苗。多余的幼苗可另行移栽。
附:組織培養(yǎng)
天南星的組織培養(yǎng)基本方法請參見半夏的組織培養(yǎng),所不同的是選擇不同的培養(yǎng)基和調(diào)整好激素的種類配比。
三采收與加工:
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獲。過遲,南星塊莖難去表皮。采挖時,選晴天挖起塊莖,去掉泥土、殘莖及須根,然后,裝入筐內(nèi),置于流水中,用大竹掃帚反復(fù)刷洗去外皮。洗凈雜質(zhì)。未去凈的塊莖,可用竹刀刮凈外表皮。然后,用硫黃熏蒸:每100kg鮮南星塊莖,需硫黃0.5kg。以熏透心為度,再取出曬干,即成商品。經(jīng)硫黃熏制后,塊莖可保持色白。
(飛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