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礎分析:
建筑基礎一般包括:樁基礎、擴大基礎、鋼筋混凝土基礎、磚基礎、條形基礎、筏形基礎、獨立基礎、基礎梁、板、柱、墻等。
樁基礎:樁基礎由基樁和聯(lián)接于樁頂?shù)某信_共同組成。當建造比較大的工業(yè)與民用建筑時,若地基的軟弱土層較厚,采用淺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強度和變形要求,常采用樁基。樁基的作用是將荷載通過樁傳給埋藏較深的堅硬土層,或通過樁周圍的摩擦力傳給地基。按照施工方法可分為鋼筋混凝土預制樁和灌注樁。
(1)鋼筋混凝土預制樁:這種樁在施工現(xiàn)場或構件場預制,用打樁機打入土中,然后再在樁頂澆注鋼筋混凝土承臺。其承載力大,不受地下水位變化的影響,耐久性好。但自重大,運輸和吊裝比較困難。打樁時震動較大,對周圍房屋有一定影響,另外,如遇上太硬的持力層層,會出現(xiàn)斷樁的情況。
(2)鋼筋混凝土灌注樁:分為套管成孔灌注樁、鉆孔灌注樁、爆擴成孔灌注樁三類。
(3)人工挖孔樁:具有設備簡單、施工速度較快、造價低、能直接檢驗樁底持力層的特性。樁身質(zhì)量易于控制、樁基質(zhì)量可靠度較高等優(yōu)點。但危險性較高,有滿足建筑荷載的樁端承載力,且必須將地下水降到樁端以下。
擴大基礎:指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和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這種基礎由于鋼筋混凝土的抗彎性能好,可充分放大基礎底面尺寸,達到減小 地基應力的效果,同時可有效地減小埋深,節(jié)省材料和土方開挖量,加快工程進度。
(1) 錐形基礎(條形基礎)邊緣高度一般不小于200mm;階梯形基礎的每階高度一般為300〜500mm?;A高度小于350mm時用一階,大于 900mm是用三階,其余為二階。(2) 墊層厚一般為100m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10,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15。
(3)底板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不宜小于8mm;當有墊層時鋼筋保護層的厚度不宜小于40mm,無墊層時不宜小于70mm。
(4)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在t形和十字形交接處的鋼筋應沿一個主要受力方向通長放置。
鋼筋混凝土基礎:指地基有鋼筋混凝土造的。指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和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這類基礎的抗彎和抗剪性能良好,可在豎向荷載較大、地基承載力不高以及承受水平力和力矩荷載等情況下使用。可分為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和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設計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結構,當不設地下室時,框架柱下通常采用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對鋼筋混凝土基礎底板的配筋有四種做法:
(1)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底板每m寬度范圍內(nèi)的配筋取計算配筋和1000h×0.15%(mm2)的較大值,但不得少于φ10@200。h為基礎高度(mm)。
(2)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底板每m寬度范圍內(nèi)的配筋取計算配筋和1000hz×0.15%(mm2)的較大值,但不得少于φ10@200。hz為基礎截面的折算高度(mm),公式見規(guī)范附錄s。
(3)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底板每m寬度范圍內(nèi)配筋取計算配筋和1000h1×0.15%(mm2)較大值,但不得少于φ10@200。h1為階形獨立基礎第一階的高度(圖3),以mm計。階形獨立基礎每階的高度為300~500mm;當h≤500mm時為一階;500mm900mm時為三階。
(4)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底板每m寬度范圍內(nèi)的配筋取計算配筋和φ10@200的較大值。上述四種配筋做法中,筆者認為第一種做法過于安全;第二種做法也有一定道理;第四種配筋做法與配筋率無關,除滿足計算要求外,其最低配筋要求是: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宜≥10mm,間距宜≤200mm。
磚基礎:以磚為砌筑材料,形成的建筑物基礎。常與混凝土結構配合修建住宅、校舍、辦公等低層建筑。磚基礎主要指由燒結普通磚和毛石砌筑而成的基礎,均屬于剛性基礎范疇。這種基礎的特點是抗壓性能好,整體性、抗拉、抗彎、抗剪性能較差,材料易得,施工操作簡便,造價較低。適用于地基堅實、均勻,上部荷載較小,七層和七層以下的一般民用建筑和墻承重的輕型廠房基礎工程。
技術要求:
1.磚基礎一般做成階梯形,即大放腳,大放腳有等高式和間隔式。
2.砌筑時,灰縫砂漿要飽滿,嚴禁用沖漿法灌縫。磚基礎的水平灰縫厚度和垂直灰縫寬度宜為10mm。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得小于80%。每皮磚要掛線,它與皮數(shù)桿的偏差值不得超過10mm。
3.磚基礎底標高不同時,應從低處砌起,并應由高處向低處搭砌;當設計無要求時,搭砌長度不應小于磚基礎大放腳的高度。磚基礎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當不能同時砌筑時,應留置斜槎。
4..基礎墻的防潮層,當設計無具體要求,宜用1:2 水泥砂漿加適量防水劑鋪設,其厚度宜為20mm。防潮層位置宜在室內(nèi)地面標高以下一皮磚處。
條形基礎:指基礎長度遠遠大于寬度的一種基礎形式。按上部結構分為墻下條形基礎和柱下條形基礎。基礎的長度大于或等于10倍基礎的寬度。條形基礎的特點是,布置在一條軸線上且與兩條以上軸線相交,有時也和獨立基礎相連,但截面尺寸與配筋不盡相同。另外橫向配筋為主要受力鋼筋,縱向配筋為次要受力鋼筋或者是分布鋼筋。
筏形基礎:筏形基礎分為平板式和梁板式,一般根據(jù)地基土質(zhì)、上部結構體系、柱距、荷載大小及施工條件等確定。當建筑物上部荷載較大而地基承載能力又比較弱時,用簡單的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已不能適應地基變形的需要,這時常將墻或柱下基礎連成一片,使整個建筑物的荷載承受在一塊整板上,這種滿堂式的板式基礎稱筏形基礎。筏形基礎由于其底面積大,故可減小基底壓力,同時也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載力,并能更有效地增強基礎的整體性,調(diào)整不均勻沉降。
基礎施工解讀:
樁基礎:
干孔施工工藝:測量放線找到樁基礎大概位置—搭設工作平臺—測量放線找到樁基具體位置—打樁—測孔深、孔徑—放置鋼筋籠—灌注混凝土—養(yǎng)護開挖—破樁頭—做混凝土墊層—承臺施工
濕孔施工工藝:測量放線找到樁基礎大概位置—搭設工作平臺—測量放線找到樁基具體位置—打樁—挖泥漿池、泥漿護壁—測孔深、孔徑—一次清空—放置鋼筋籠—二次清孔—灌注混凝土—養(yǎng)護開挖—破樁頭—做混凝土墊層—承臺施工
擴大基礎:
施工工藝:測量放線找到擴大基礎具體位置—基礎開挖(臨邊防護)—復測開挖位置與深度—地質(zhì)承載力實驗—混凝土墊層—綁扎鋼筋—立模板—澆筑混凝土
鋼筋混凝土基礎:
鋼筋施工工藝 :
1.鋼筋制作—鋼筋半成品運輸—基礎墊層—彈鋼筋定位線—鋼筋綁扎—鋼筋驗收、隱蔽。
2.完成基礎墊層施工后,將基礎墊層清掃干凈,用石筆和墨斗彈放鋼筋位置線。
3.按鋼筋位置線布放基礎鋼筋。
4.綁扎鋼筋。
5.由監(jiān)理工程師組織施工單位項目專業(yè)質(zhì)量負責人進行驗收。
模板施工工藝 :
模板制作→定位放線→模板安裝、加固→模板驗收→模板拆除→模板的清理、保養(yǎng)。
混凝土施工工藝:
混凝土攪拌→混凝土運輸、泵送與布料→混凝土澆筑、振搗和表面抹壓→混凝土養(yǎng)護。
磚基礎:
施工工藝:拌制砂漿 →確定組砌方法→排磚撂底→砌筑→抹防潮層
確定組砌方法: 一般采用滿丁滿條。里外咬槎,上下層錯縫,采用"三一"砌磚法(即一鏟灰,一塊磚,一擠揉),嚴禁用水沖砂漿灌縫的方法。
排磚撂底: 基礎大放腳的撂底尺寸及收退方法必須符合設計圖紙規(guī)定,如一層一退,里外均應砌丁磚;如二層一退,第一層為條磚,第二層砌丁磚。大放腳的轉角處,應按規(guī)定放七分頭,其數(shù)量為一磚半厚墻放三塊,二磚墻放四塊,以此類推。
冬雨期施工: 砂漿宜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拌制,石灰膏等摻合料應有防凍措施,如遭凍,必須融化后方可使用。砂中不得含有大于10mm的凍塊。 磚應清除冰霜,冬期不澆水,應適當增大砂漿的稠度。 砌磚一般采用摻鹽砂漿,其摻鹽量、材料加熱溫度均按冬施方案規(guī)定執(zhí)行。砂漿使用時的溫度不應低于+5℃。 雨期施工時,應防止基槽灌水和雨水沖刷砂漿;砂漿的稠度應適當減小。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過1.2m,收工時覆蓋砌體上表面。
條形基礎:
施工工藝:基槽清理、驗槽—混凝土墊層澆筑、養(yǎng)護—抄平、放線—基礎柱梁鋼筋綁扎、支模板—相關專業(yè)施工(如避雷接地施工)—鋼筋、模板質(zhì)量檢查,清理—基礎混凝土澆筑—混凝土養(yǎng)護—拆模
筏形基礎:
施工工藝:測量、放線及基坑十方開挖→澆筑熱層混凝土→綁孔鋼筋→支設模板→隱檢→澆筑筏板基礎混凝上→筏板混凝土養(yǎng)護
施工操作要點
筏板鋼筋綁扎、模板安裝:按設計圖紙要求綁扎基礎底板和梁鋼筋,并插好墻、柱及其他預留鋼筋,然后安裝梁、柱、墻側模。
筏板基礎底板混凝土施工
1)筏板鋼筋及模板安裝完畢并檢查無誤,并清除模內(nèi)泥土、垃圾、雜物及積水之后,即可進行筏板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筑;混凝土應一次連續(xù)澆筑完成。
2)當筏板基礎長度過長(40m以上)時,往往在中部位置留設貫通后澆帶或膨脹加強帶,以避免出現(xiàn)溫度收縮裂縫。對于超厚的筏形基礎,應充分考慮采取降低水泥水化熱和澆筑入模溫度的措施,以避免出現(xiàn)過大溫度收縮效應,導致基礎底板開裂。
3)澆筑高度超過2m時,應使用串筒或溜槽(管),以免混凝土離析。
4)混凝土澆筑時應分層連續(xù)進行,每層厚度不超過30cm。
5)澆筑混凝土時,應經(jīng)常觀察模板、鋼筋、預埋件、預留孔洞和管道,若有偏位、變形的情況,應先停止?jié)仓?,及時糾正好后再繼續(xù)澆筑,確保在混凝土初凝前處理好。
6)混凝土澆筑振搗密實后,應用木抹子搓平、壓光。
變形觀測:混凝土澆筑前,宜在基礎底板上埋設好沉降觀測點,定期進行觀測、分析和記錄。
獨立基礎:
施工工藝:清理基坑及抄平—混凝土墊層—基礎放線—鋼筋綁扎—相關專業(yè)施工—清理—支模板—清理—混凝土攪拌—混凝土澆筑—混凝土振搗—混凝土找平—混凝土養(yǎng)護—模板拆除
基礎梁、板、柱:
施工工藝:
柱模板安裝:放線—模板安裝就位—初步糾偏—安裝柱箍及對拉螺栓—全面檢查校正—柱模加固—柱模整體加固。
梁模板安裝 :彈出梁軸線并復核—調(diào)整標高(起拱)—安裝梁底模板—安裝兩側梁模—固定梁模板并校正—與相鄰板模板連接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