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茶」,大多數(shù)人對茶的印象,不外乎,是中國的一種傳統(tǒng)文化。
茶還是「老氣」的代表詞,因為在我們的印象里,喝茶的人大多數(shù)是上了年紀的人,好像只有父母往上那一輩的人,才喜歡喝茶。
確實,這是社會對茶的固化認知。另外,在傳統(tǒng)文化里,茶還代表著一種深邃的人生態(tài)度。
我們小時候不喜歡喝茶,是因為喝上一口,總覺得有些苦澀留在齒間,也很好奇,為什么大人們會這么喜歡喝茶,完全沒有甜味。
一個朋友說,長大后,終于知道了大人愛喝茶的原因。
小的時候,家里蓋房子,建筑工人總會在勞作后,泡上一杯茶,然后大口大口的喝。
完成勞作后,「喝茶」就成了這些建筑工人休息的一個儀式感。
看著他們喝茶津津有味的樣子,她好像一下子明白了,他們喝的不僅僅是茶,還有「生活」,他們品的也不僅僅是茶的味道,還有生活的味道。
當年的我們都已經(jīng)長大,也開始慢慢喜歡上了喝茶。辦公室里總備著各種茶包,每天早上到辦公室后,先泡杯熱茶,然后才開始一天繁忙的工作?;蛘吒乱黄瘘c幾杯奶茶、水果茶,工作之余,喝幾口茶潤潤嗓子。
茶,緩解的,是一天的疲憊感。
小時候不喜歡喝茶,那是因為幼稚天真,單純不喜歡苦的味道;
長大后喜歡上了喝茶,那是因為經(jīng)歷生活后,知道了生活并不是只有甜,苦也是其中一味。
所以,茶文化在傳統(tǒng)文化里,更多代表的,是一種人生。茶文化,也只有長大后的我們才能領略到精髓。
不僅僅是現(xiàn)代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可茶文化,但其實,飲茶習慣從古代開始已經(jīng)有了。
喝茶在中國流行幾千年,很多古代文藝青年、文藝界弄潮兒,也喜歡喝茶、喜歡送茶當禮物。
蘇東坡一生坎坷,卻視茶如命,是一位熟諳茶道的高手。
他的弟子黃庭堅,也是北宋的文學家和書法家。在蘇東坡歷經(jīng)貶謫黃州的政治失意后,應召還朝,予以重任。雖然春風得意,但同時也卷入了政治斗爭的漩渦中。黃庭堅知道后,選了一款高山好茶,送給愛茶的蘇東坡。同時借茶之名,寫了一首詩給蘇東坡。
《雙井茶送子瞻》:人間風日不到處,天上玉堂森寶書。想見東坡舊居士,揮毫百斛瀉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為公喚起黃州夢,獨扁舟向五湖。
黃庭堅委婉地借贈茶一事告訴蘇東坡:要適時進退,好自為之啊。
黃庭堅對朋友的一番關切之情,可謂用心良苦、語重心長。
以茶送禮的背后,是一段摯深的朋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