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習大大出訪經常說起茶?
因為中國茶是鮮明的中國元素。
因為中國茶葉在中國歷史經濟、社會、文化乃至政治等方面長期發(fā)揮過重要作用。
因為中國茶葉曾經是中國出口商品的大宗,在歷史上的對外經貿往來和文化交往中曾經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1868-2013年 中國茶葉外銷情勢(單位:噸)
時至今日,世易時移,中國茶葉出口的規(guī)模與地位,也歷經起伏沉浮和變遷。我們根據相關文獻,采用自1868年開始公布的海關記錄,以圖文方式,來對1868-2013這幾近150年時間的中國茶葉出口狀況作一管窺??赐晗旅孢@些數據,你可能會對“為什么習大大出訪經常說起茶”這個問題,有更清楚的理解。
1868-1886:
獨步天下的輝煌
從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世界上只有中國出口茶葉,華茶獨占國際市場達200年之久。
1516年自葡萄牙人以馬六甲為根據地來中國進行貿易活動,中國海上茶葉貿易自此成為常業(yè),期間經歷鴉片戰(zhàn)爭,至1886年,茶葉出口量達到13.41萬噸,新破為歷史最高紀錄,中國茶獨占國際市場達200年之久。
1637年,英國人首次抵達廣州珠江口,英東印度公司第一次運載華茶112磅回國。此為英商直接從我國廣州采購、販運茶葉之始。此后從17世紀末期開始,廣州、上海、福州、漢口四港埠先后成為中國茶貿易的中心。
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訂,清朝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
1841年,中國輸出茶30787796磅(約合13965噸),1842-1846逐年增長,1847-1850輕微回落,1851-1868,基本呈上升趨勢,偶有回落;1853年首次突破10000萬磅(105081000磅,約合47664噸)。從1864-1868年,幾乎是逐年上升的趨勢(1864年,156627500磅(約合71045噸);1865年,161293000磅(約73161合噸);1866年,158911955磅(約合72081噸);1867年,177405503磅(約合80470噸);1868年,87105噸。)
1886-1949:
硝煙中的衰落
英國把茶葉引入印度后,國際資本對國際茶葉市場的操縱、中印茶葉生產方式的差異以及國際茶葉市場結構的變化,期間中國歷經軍閥混戰(zhàn)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等復雜原因,中國茶葉出口走入衰落。
1897年,出口量降到10萬噸以下(92623噸),1941年,跌破1萬噸(9119噸);1945年,中國茶葉出口僅為480噸,為近代史上最低量。
印度茶葉出口自1889年首次超過中國
1949-1984:
計劃經濟時期的恢復
新中國成立后,由于政府重視、政策支持等原因,中國茶葉從統(tǒng)購統(tǒng)銷的計劃管理中恢復發(fā)展,并逐步走入市場化方向,在波折中恢復與崛起。中國茶葉歷經六十余年,在1979年首度突破10萬噸。1984年,出口量首次超過近代史上1886年的紀錄,達14.53萬噸。此后除偶有回落之外,基本呈現(xiàn)增長趨勢。
也即,從1886到1984,中國茶葉在歷經了幾代人將近100年時間的努力之后,重新回復到了曾經獨步天下時的出口量。
1985-今:
改革開放時代的發(fā)展與超越
2009年,中國茶葉出口量超越斯里蘭卡,列肯尼亞之后,居第二位。
2013年,中國茶葉出口量達32.58萬噸,居世界第二,出口金額為12.47億美元,平均出口價格約3.83美元/千克。
2013年,中國茶葉出口到125個國家和地區(qū)。中國茶葉的走向世界的過程,同時也中國茶文化和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