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普洱茶是個技術活,曬得好不好直接影響茶的品質與口味,“曬”普洱茶一般在下面兩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
一是毛茶殺青后的干燥環(huán)節(jié),以傳統(tǒng)工藝應薄攤,日曬干燥(來不及則輔以陰干),用時僅幾個小時,水分快速蒸發(fā)過程中不會損傷茶質。
二是蒸壓后緊壓茶成品的干燥,提倡自然陰干(避免日光,通常溫度不超過30度,耗時2-3天)。傳統(tǒng)工藝有用日曬干燥,不可取。會導致茶葉變黃(葉綠素在紫外線下光解脫鎂),生成油耗味(蛋白質、脂肪等物質受紫外線而變質)。具體曬的方法有幾種:正反面各曬1日、日曬或陰干1日后半濕茶包裝竹殼后再曬1-2日,等等。后者對茶損傷更大,效果類似悶蒸過。
緊壓茶日曬干燥的迅速劣變,很簡單可以驗證:大家掰半個餅,找個太陽好的日子,正反面各曬1日,拿回來和正常的半餅對比觀察、沖泡即知。云南的紫外線,要強過內地數(shù)倍,效果我不必說了。這兩年見過很多新建小茶廠,制茶、存茶失敗多屬此例。
另外,長期漫射光或日光燈光線的累積照射,也同樣引起類似的茶品劣變,薄薄的包裝紙遮不住的。所以存茶避光非常重要。整桶茶不要拆竹殼,拆開的茶要再加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