莖腐病 炎熱夏季,過高的土溫常燙傷銀杏苗幼嫩莖基部的表皮,真菌便乘機侵入傷口。發(fā)病莖部首先變褐,皮層皺縮,內皮腐爛。病菌繼續(xù)侵入木質部和髓部,使髓部變暗褐色,中間逐漸空莖,并產(chǎn)生黑色小菌核,隨后病菌侵入根部,皮層腐爛。上部植株枯死,拔起苗木,根皮脫落,僅剩下木質部。一般情況下,在入梅早、且梅雨季節(jié)持續(xù)時間短的情況下,發(fā)病早而嚴重,造成死苗,嚴重時死苗率達90%以上。>>更多綠色盡在
葉枯病 是銀杏一年生小苗和幼樹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一種真菌性病害。發(fā)病初期葉片先端變黃,以后黃色部位逐漸變褐壞死,并擴展到整個葉緣,其后病斑向葉片基部蔓延,直至整張葉片變褐并枯焦脫落。一般從5月至6月開始發(fā)生,7月至8月為發(fā)病高峰。此后,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株的感病枝條會越來越長,褐色枝葉越來越多,嚴重時整株樹葉全部脫落,樹冠光禿,甚至一些嫩枝也枯干而死。
枯梢病 該病為真菌性病害,一般在當年新梢長度達5厘米左右時開始出現(xiàn)。剛開始時新梢頂端幼葉上可見紫紅色病斑,隨后蔓延到生長點。約經(jīng)20天病部顏色由紫紅色變?yōu)楹稚敝翂乃栏煽?,干枯的幼葉不掉落。生長點壞死再經(jīng)20天至30天,壞死梢下部腋芽萌發(fā)成側枝或主梢,抽發(fā)的新梢長5厘米左右時,頂部幼葉再次被侵染發(fā)病。少數(shù)病株能三次抽發(fā)新梢,但同樣被再次侵染。反復感病后,病株上部枝梢叢呈掃帚狀,生長被抑制。
銀杏病害防治,關鍵是要加強管理,具體措施為:
一是加強苗圃地管理。
及時清除圃地殘枝落葉,減少越冬菌源。在雨季及時清溝排漬,降低田間濕度,提高苗木自身抗病性。苗木施肥時底肥和追肥要增加有機肥,促進樹苗生長健壯。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更多綠色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