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82名稱早期在臺灣并不流行,反而是大葉青餅較廣為人知,每個喝普洱茶的人或多或少都受到書籍傳播的影響,認為葉子大的普洱茶就是大葉種,屬較好的茶料,再經過口耳相傳,8582這種餅形的茶受到商家與消費者的認同與喜愛。
而類似8582的青餅或熟餅則通通躍上消費臺面,直到后來才慢慢發(fā)現(xiàn)熟餅和青餅的區(qū)隔,了解熟餅的正確名稱應為8592。
相信早期進口大葉青餅的港商也一定很難區(qū)分,單純就外包、餅形甚至紙張都幾乎一樣,貨物一旦上架是非常難分的,而在當時熟餅價格高于生餅的消費年代,8592里混充著幾筒8582是常有的事。
而在外包裝一樣的情況下只有打開才能區(qū)分,所以在臺灣消費者也是品嘗過才慢慢地了解進而區(qū)分,然而時空的轉變,普洱經過長時間復發(fā)酵轉變,雖是同時期的產品但經過不同的倉儲即有不同的變化。
而消費者最想知道的應該是怎么辨別早期與后期產品,我們不妨將商檢的8582當成一個基本辨識法來區(qū)分。
以目前商檢的8582存放干凈的茶所沖泡出的茶味仍是刺激性重、青樟香濃、水薄略澀,而早期的大葉青餅則帶有梅子味,茶湯人喉的感覺是明顯的不同,這是需由品飲來分辯挑選的。
一、分辨技巧
早期的茶品包裝并不一致,在倉庫原支的茶開封取樣時便發(fā)現(xiàn)此一問題,藍印的茶里有甲級、乙級和大字綠印,7572有大口中和小口中印刷,七子餅“云”、“子”印刷不同,難道同一支茶里也有前后期之分嗎?
然而現(xiàn)在茶品都已分散在各個商家,消費者只能從外觀來做初步的評估,第一便是挑選朱砂紅版的印刷紙張和桃紅版的印刷比對。第二是“云”和“子”字印刷版的不同。
第三是紙質的不同,早期茶紙張不管是白紙或黃紙紋路清晰通透,紙上覆有一層蠟,且內飛也不同,長條美術內飛是最簡單之辨別,至于內票,一般人都認為短票較早。
有了這些簡單的辨識方法,相信要買到早期的茶品就不難了,接下來便是品飲上的挑選了。
二、什么最對味
這可是最難得的一道題,正所謂“眾口難調”,也考驗挑茶者的功力,一位專業(yè)的人士必須依據(jù)經驗和對茶的敏銳度來挑出愈陳愈香的普洱茶,挑出的茶品必須經過反復的試泡與比對,要在第一時間掌握茶的香氣底韻便下決定。
而簡單的說就是挑出茶的酸甜韻,品過陳年普洱茶的人相信都會發(fā)現(xiàn)老茶有種酸香甜味,所以帶有梅樟香的茶是最受歡迎的,茶入口能使人生津解渴,韻味無窮為上品,茶湯活潑,豐富飽滿,令品飲者心神愉悅,口齒留香,這便是品飲要求的第一步。
再者七子餅茶茶氣要強,湯水要柔,若是茶湯猛烈霸道不僅難以入喉,品飲時也少了一些樂趣,時下有人只知要求剛猛霸氣的茶,殊不知飲茶著重養(yǎng)生,氣調太和,且普洱上等之茶應著重于韻,透過時間的后發(fā)酵使香氣更加凝結,茶湯柔而活性佳,并非茶酸澀口刮胃。
其實泡茶也可以十分隨興,只是秉持著要將每一泡茶的美展現(xiàn)出來罷了,當你對茶有更進一步的探索與了解后,就會發(fā)覺并不難。
但若沒有親身品飲陳年普洱的經驗是較難體會的,所以投資自己以提升品飲層次是不可少的,在大葉青餅的品飲挑選中,若能嘗到有梅子韻的茶即是不錯的早期茶。
三、竹席包
在8582里這一批茶相當特別,這也是接觸過難忘的一批茶,一般的大葉青餅中早期的外包大多為粽繩,而這批茶則是竹簍外再包上竹席,就類似于早期印級茶的包裝。
在當時曾聽港商描述這批茶是由廣東茶葉公司所出品至香港的,目前聽說在較老的酒樓還存有些許茶品,但都不愿出售,就品飲而言,茶質遠勝過美術內飛,其湯水和黃印的韻味接近。
梅子味濃茶湯飽滿,一品飲過的人雖不多,但都贊譽有加,普洱并不是什么秘密,只要有心要懂并不難,要選擇自己喜好的茶才是真正的好茶。
當接觸到陳年普洱時或許會有所感慨,有太多的好茶都倉儲不良,所以只有從現(xiàn)在起做好倉儲管理,才有會有優(yōu)質的陳年普洱以留給后代子孫,也望業(yè)者一同努力。
在品飲過眾多大葉青餅后,相信也會漸漸發(fā)現(xiàn)愈接近商檢的大葉青餅,梅子韻愈少而樟香味愈重,且茶條也愈細,綠葉也因沖泡后愈多,茶湯會變薄,澀感增加,反之陳期愈長的茶則梅子韻愈重、水愈甜,畢竟茶是用心品嘗才會發(fā)現(xiàn),多接觸就有更多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