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慶太華茶
鳳慶太華茶是歷史名茶。據(jù)《徐霞客游記》中的相關記載,明崇禎十二年(1639)八月十四日,徐霞客從鳳慶走到高枧槽(今馬莊)時已黃昏,他走到路邊的一草屋叫開了竹門,走出一位老人將徐迎進家中安排食宿。當晚徐霞客在火塘邊與老者聊天,得知老人姓梅,當梅姓老人聽說徐霞客是從江蘇來時,馬上煎出了有名的“太華茶”招待貴賓。當晚徐霞客在游記中寫下:“宿高枧槽梅姓老人家,梅姓老人頗能慰客,特煎太華茶飲予”的佳話。
為探索334年前風慶太華茶的產制技術,1983年,鳳慶茶廠茶試站從1978年在清水大隊選擇高香型的茶樹單株育成的優(yōu)良無性系品種茶園,采摘細嫩芽葉,采用傳統(tǒng)綠茶炒制方法和湯仁良高級農藝師的玉露茶炒制工藝,制成“太華茶”,經(jīng)當時茶廠副廠長,審評師楊仕宏和審評師徐德賦審評,認為造型別致,香味獨特。
1983年,中茶公司黃國光大師鑒評,認為“鮮香襲人,外形色澤油綠,茶湯保持風山茶味甘香雋的特點,是茶譜中異峰突起。”1992年,鳳慶太華茶在全省名茶鑒評會上被評為云南名茶風慶太華茶條索緊細、圓直,外形白毫顯露,色澤蒼翠潤綠,形如松針,湯色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醇爽,葉底嫩綠勻整。本內容來自《云茶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