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具一格的普洱老茶頭,與普洱茶常見的散茶、沱茶、餅茶、磚茶、圓茶和茶果樣子不同,老茶頭,制茶師原先叫它“自然沱”,像一塊一塊的茶疙瘩,原先是沒有人在意的。事實上,懂得喝老茶頭的人,一定是行家。
[什么是普洱老茶頭]
普洱熟茶都是經(jīng)過人工灑水渥堆發(fā)酵的,在這個發(fā)酵的過程中,一堆茶的中間會升溫,然后茶葉通過自身含有的酶發(fā)酵,慢慢變成熟茶。在這個過程中,每過一段時間,就要人工把這堆茶翻幾翻,以免里面溫度太高把茶給燜焦。發(fā)酵過程中經(jīng)過反復(fù)不斷地翻,茶葉會分泌出一些果膠來,因為果膠比較粘稠,所以有些茶葉就粘在一起變成一團一團的疙瘩。等茶葉發(fā)酵完畢后,人們會把這些一團一團的茶葉疙瘩揀出來,用手把它解開,然后放回到茶葉堆里,而有的實在粘的太牢了,如果要解開的話會將茶葉弄碎了,只好另外放成一堆,變成了“疙瘩茶”,所以也叫“老茶頭”。在外觀上,干茶頭色澤為褐色,自然卷曲緊致呈不規(guī)則團狀,團塊大小不一,相對緊結(jié),干凈無其他附著物。
[老茶頭名字的由來]
老茶頭最初由李文華起名叫“粒粒香”,因為是顆粒狀又有獨特香氣。后由于烏龍茶中也有這個名字容易混淆,遂棄用。李文華根據(jù)文華史料的閱讀積攢,圍繞茶的品質(zhì)特征與文化內(nèi)涵,同時跳出茶品本身的桎梏從而想出老茶頭這個名字。“明清時期,西藏用很多滇茶,藏傳佛教每年都有重大的茶會,茶會叫“普茶”,當(dāng)年吳三桂還到西藏去“普茶”過。準備“普茶”茶湯的人,是寺廟里的專職官員,叫“茶頭”,讀到這個詞,我眼前一亮,有啦!”而加個老字,一方面因為新出的茶頭堆味重,口感不好,一般需要存放若干年后,待堆味散后才更適合品飲。所以在品飲之前已經(jīng)存放了若干年了,故而稱“老茶頭”。
[老茶頭的口感、特點和功效]
老茶頭香氣以陳香為主,滋味稍醇,口感滑粘、甘甜;湯色紅明透亮,葉底為紅褐色或褐色,富有彈性。茶湯入口,陳香便在口中慢慢散開,到喉部茶湯更為順滑。老茶頭茶質(zhì)較厚極其耐泡,甜度和亮度更高,飲后回甘生津爽滑。老茶頭除了有普洱熟茶的內(nèi)質(zhì)外,還含有更豐富的果膠質(zhì)。相比正常的熟茶,豐富的果膠質(zhì)所產(chǎn)生的特殊效果主要有:耐泡;茶湯醇厚柔滑,湯色透亮;對腸胃的保健功效明顯;清涼解渴,祛除疲勞,提神醒腦,減肥降脂等。
[如何挑選普洱老茶頭]
挑選顆粒相對松散的,條索要分明,表面干凈,香氣純正,口感醇和,湯色通透。手工打散的茶頭一般損耗大而粉末多,而稍有影響。沖泡后主要觀察湯色是否透亮,是否有雜味異味。有些年份的老茶頭在多次沖泡后不一定會散開,但條索還是會很清晰,發(fā)酵程度也就一目了然。葉底若為紅泥狀或湯色極為渾濁則不建議喝。
[如何沖泡老茶頭]
老茶頭極其耐泡,能夠泡30次左右,由于老茶頭成自然陀形態(tài),為了泡開老茶頭,最好洗茶2次,根據(jù)茶頭的緊實情況,每次浸泡20—30秒左右??捎蒙w碗或者紫砂壺,以沸水沖泡,開始時茶湯較淡,浸泡時間依個人所好時間稍長些,隨之越泡越濃時,可縮短浸泡時間。一般的普洱如果冷飲,茶香便會打折扣。但老茶頭的一大特點即為可以涼飲。老茶頭由于本身香氣內(nèi)斂,冷飲影響不大。同時老茶頭回甘好,冷飲甘甜上口。老茶頭飲后不會上火也是因為其已經(jīng)過深度發(fā)酵,后發(fā)酵過程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