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茶園防旱抗旱工作,是當前茶葉生產(chǎn)的頭等大事。根據(jù)茶農(nóng)在防旱抗旱中總結出的實踐經(jīng)驗,應做好以下工作:
1、茶園灌溉。有灌溉條件的茶園可采用滴灌、噴灌、流灌、澆灌等方法進行灌溉抗旱,其中噴灌整體效果最佳,滴灌節(jié)水效果最好,流灌、澆灌最為方便。有噴滴灌設施的茶園應盡量使用設施,以節(jié)約用水,茶園灌溉量宜視天氣情況和茶樹需水狀況而定,以土壤持水量與相對濕度達85%較好。
2、淺耕除草。及時除草可以減少表土水分蒸發(fā),是抗旱的有效措施。生產(chǎn)實踐證明,天氣炎熱開始前,如有旱象發(fā)生的可能,應趁雨后天轉好時,立即鋤草松土,切忌在旱期進行,造成茶樹(尤是幼齡)突然曝曬而死亡。
3、鋪草覆蓋。茶樹兩旁鋪草,借以降低地溫、保持土壤潮濕、蓄水、抑制雜草滋生,是防旱保水的好辦法。草料以生稻草、生綠肥、生豆科作物的全株為好。鋪草厚度8~10厘米,每次每畝用草量1500公斤左右。
4、適當施肥。茶園適當施肥能有效提高茶樹抗旱能力。在茶園和苗圃中適當施肥,能提高茶樹吸水能力與抗旱能力,特別是幼齡茶園,干旱季節(jié)適當施肥尤其重要。肥料最好選用腐熟稀薄的人糞尿進行澆施,也可用0.5%尿素或0.5%磷酸二氫鉀水溶液進行根外追肥,不僅能補給養(yǎng)分,促進根系快長,而且也增加了水分,增強了抗旱力。
5、防治病蟲害。干旱期間茶園易發(fā)生病蟲危害,主要的茶樹病蟲害有茶赤葉斑病、茶尺蠖、茶毛蟲、蛇眼蚧、小綠葉蟬、螨類等,必須及時防治。除病蟲藥量濃度宜低,最好選擇在陰天或晴天的早晨或傍晚進行。幼齡茶園枝葉幼嫩繁茂,易遭小綠葉蟬、茶毛蟲等鱗翅目幼蟲危害,可選用天王星、吡蟲啉、硫丹等農(nóng)藥進行防治,既提高幼苗抗旱能力,又能使幼苗健壯生長。
6、合理采摘。干旱期間天氣炎熱,茶樹新梢生長緩慢,極易老化,鮮葉品質差,因而不少茶農(nóng)采取少采、粗采、老采的采摘方法,致使留葉量過多,從而增加了茶樹水分與養(yǎng)分的消耗,引起茶樹缺水而影響正常生長。為此,干旱期間茶葉的采摘應堅持勤采、分批采、適時采的原則,實行采一芽一、二葉或采一芽三葉初展的采摘方法,既有利于抗旱又有利于提高秋茶的質量、產(chǎn)量和效益。
7、補救措施。對遭致干旱危害的成齡投產(chǎn)茶園,待雨透后,根據(jù)枝條干枯程度分別采取深修剪或重修剪或臺刈的樹冠改造技術,除去枯枝敗葉,并施足肥料,行間鋪草;對幼齡茶園待“十月小陽春”時,將原旱死幼苗剔除,補種上同一品種的茶苗,并做好防凍防旱保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