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杏,是杏的主要砧木。在洮南市北部半山區(qū),人工造林或自然生長的山杏林達100多萬畝,都能抗旱抗寒,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用山杏嫁接成鮮食杏或仁用杏,是發(fā)展山區(qū)經(jīng)濟的致富之路。
1 嫁接育苗
1.1 砧木苗的培育
育苗用的山杏種核要充分成熟,并要及時采收。一般于秋末冬初進行沙藏。層積沙藏前,先將種子放在清水中浸泡3天,每天換一次水,使種子膨脹。然后在背陰處挖溝,溝底鋪濕細沙10㎝厚,將種子和5倍的濕沙混勻后放入溝內(nèi),上面再蓋10㎝厚的濕沙保濕。到第二年春,取出即可播種。
播種前,先整地做畦,澆足底水,按行距30㎝,株距15㎝開溝點播,播深4㎝左右,覆土3㎝厚,而后蓋地膜增溫保濕。每667平方米用種量為20千克,出苗1萬株左右,嫁接成活苗為8000株左右,可培養(yǎng)壯苗。
1.2 生長季芽接
芽接,6-9月份均可進行。只要接芽充實飽滿,砧木已夠嫁接的粗度并離皮即可。但是,為了嫁接后接芽在當年不萌發(fā),能安全越冬,嫁接時期要在砧木能離皮的情況下,盡量晚一些。杏的芽接有一個特點,就是傷口容易流膠,流膠會影響嫁接的成活率。為了克服流膠的不利影響,嫁接時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避免雨天嫁接。嫁接最好在雨季以后進行,最好在8月中下旬進行;第二,嫁接時不要刀口過多地切傷木質(zhì)部;第三,用塑料條包扎時,要露出芽和葉柄,以免接口不通氣,濕度過大。用以上方法進行嫁接杏苗,一般可克服流膠的不利影響,而獲得很高的成活率。
1.3 春季枝接
在杏苗圃地進行春季枝接,速度也很快,成活率也很高。如果砧木和接穗基本一樣粗細,嫁接時可采用劈接法,接穗要進行蠟封。用劈接法,以前認為必須要大砧木才能夾緊接穗,同時接穗只能對準砧木的一邊。其實,小砧木和接穗,可以做到左右兩邊的形成層都對準。小砧木中間的劈口不必用劈刀,可以用剪枝剪劈口。由于剪枝剪比較厚,有利于將裂口撐開、插入接穗。接后用塑料條捆緊,可保證砧木和接穗緊密相接。對于較大的砧木,也可以用切接法進行嫁接。
2 高接換頭
2.1 需要換種的類型
目前,洮南市有三種杏樹迫切需要改造:一種是山區(qū)自然生長的山杏。這些山杏一般成片生長在干旱的山坡和溝谷中。山杏有少量的收益,主要是苦杏仁??梢詫⑵浣映蓛?yōu)質(zhì)仁用杏。仁用杏抗旱性和抗寒性也很強,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好,是我國傳統(tǒng)的出口物資,還是良好的防癌保健品,市場供不應求;另一種是品質(zhì)差的劣種杏樹。我市現(xiàn)有的杏品種,大多數(shù)很酸,且不耐貯運。市場上價格低,不受歡迎。對這類杏品種,應盡快改接優(yōu)質(zhì)鮮食杏;再一種是花期自花授粉能力差,需要異花授粉,由于杏花開放在早春,常遇晚霜和寒冷大風的氣候,因而造成坐果率低,“十年九不收”是一個大問題。對于這一類杏品種,可以用多頭高接法來改換成金太陽和凱特杏等自花結(jié)實優(yōu)良品種,以確保優(yōu)質(zhì)、豐產(chǎn)和穩(wěn)產(chǎn)。
2.2 高接換種的方法
對于山杏大樹,一定要用多頭高接法進行換種。掌握接口直徑以2-3㎝為適宜。接口過大,雖然每棵樹嫁接的工作量小,但是接口不易愈合,同時使大樹改成小樹,根冠比失去平衡,會引起樹勢衰弱。通過多頭高接,接口較小,愈合良好,同時枝葉茂盛,根冠比合適,而且每個接口的生長量可減少,不易被風吹折。例如10年生的杏樹可接20個頭左右,成活后一年可恢復樹冠,第二年可正常結(jié)果,第三年可大量結(jié)果,達到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
嫁接前,接穗要蠟封。一般在樹液流動、砧木芽萌動時嫁接。嫁接方法可用插皮接。接后用塑料條將接口捆嚴。對于大樹內(nèi)膛缺枝者,可用皮下腹來增加枝量、達到立體結(jié)果的目的。
對杏樹用蠟封接穗進行春季嫁接,成活率很高,大面積嫁接成活率在98%以上。但是,要注意提高保存率。這主要是防止風折。解決的方法是及時立支柱,對新梢進行捆綁和固定,另外,在多頭高接分散營養(yǎng)的基礎上,對新梢要進行摘心,控制徒長,提早生長副梢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