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地選擇關(guān)鍵是不能有積水,避免低洼地造林。在大葉速生楊萌動前的3-4月造林,根據(jù)不同的栽培模式采用不同的方式整地,用沙藏或苗圃繁殖的材料按要求截斷造林。
飼料基地模式。穴狀整地:株行距80厘米×100厘米,清除造林地雜草,松土深20厘米,每穴施過磷酸鈣0.2公斤,充分拌勻。帶狀整地:株行距50厘米×100厘米,清除造林地雜草,松土深20厘米,每隔50厘米施過磷酸鈣0.2公斤,充分拌勻。栽種方法同育苗時的栽種方法。
生態(tài)基地模式。穴狀整地:株行距2米×3米,清除造林地雜草,松土深20厘米,每穴施過磷酸鈣0.2公斤,充分拌勻。種植時,平埋種根6-7厘米,每穴種植2株,覆土壓實,澆水,再覆蓋30厘米×30里米地膜,保溫保濕,促進芽、根生長。待出苗后將苗從地膜引出。
對于環(huán)境惡劣的沙土干旱地,用于防風固沙建設(shè)生態(tài)林,不宜直接用種根定植,而用育成苗定植。定植深度可視濕沙土深度和環(huán)境情況,苗木栽植深度20-80厘米不等,定植后將地面以上苗干剪掉,以促進分枝,使其墩狀生長。
混交林模式。主要選擇生長較慢,且幼林為耐陰性植物(如油茶、香榧等樹種)作為混交林。根據(jù)不同的混交樹種選擇株行距,整地方法同飼料基地模式的穴狀整地,種植方法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