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板有幾個硬盤接口2,6個硬盤插口的主板有哪些3,普通臺式機主板有幾種硬盤接口1,主板有幾個硬盤接口
主板上 有 1-3 個 ide 接口有兩個,四個或者六個,老主板有并口一般兩個。新主板有串口并口都有,有的新主板只有串口接口只有一個,但線可以分幾路的主板上 普通機 有 1-3 個 ide 接口 有2個 sat接口 服務器主板就不說了 好多個現(xiàn)在的臺式機主板至少4個,甚至6個或者更多主板的硬盤接口分為兩類,一類是ide接口,可以同時接ide硬盤和ide光驅(qū),目前這類接口已經(jīng)被淘汰,p67以上的主板已經(jīng)不再提供這種硬盤接口。另一類是現(xiàn)在主流的sata接口,市場上有sata 2和sata 3兩種硬盤接口,也是同樣可以支持相同接口的光驅(qū)。至于主板有多少個這樣的sata接口,要看主板的檔次。低端的800元以下的主板,通常只提供2-3個sata 3硬盤接口,sata 2接口到是很多(6個以上)。高端主板通常提供4個以上sata 3和usb 3.0接口,而sata 2和usb 2.0接口通常提供10個左右。
2,6個硬盤插口的主板有哪些
目前主板常見1、主板上的插槽pci-e接口,這是最長的一個,挨著cpu插槽的位置,是接顯卡的,還有一種顯卡接口是agp的,見于865以前的主板,年代大約在2004年前,2、pci接口一般是白色,主要是外接聲卡、視頻采集卡等一些多媒體板卡,3、ide接口,現(xiàn)在一般就是一個,里面布滿了針,865以前的主板一般是2個,接硬盤和光驅(qū),目前就一個是為光驅(qū)準備的,不過也馬上可以淘汰了,現(xiàn)在光驅(qū)和硬盤接口是sata接口,sata很小,一般是紅色的凸起插口,一般在主板ide接口附近。在機箱立起的時候,位于主板的右下方。4、控制開機、顯示電源接通、重啟等指示燈的插口,一般都是針形的,在sata接口附近,一般會在針下有英文標注,如power led、hdd led、reset等,5、主板上前置usb接口,和第四項的外觀一樣,位置也差不多,6、內(nèi)存插槽、就是插內(nèi)存條的,一般常見有4條或2條,4條一般都是雙通道設計,大主板;2條常見是集成性小主板,7,電源的接口,主接口現(xiàn)在是24針接口,一個輔助4針接口,外觀是白色的塑料,一般在內(nèi)存和cpu之間。外部接口,也就是主板后面的。1、顯示器接口,如果主板集成顯卡的話,就有,藍色的15針接口。2、鍵鼠的ps2接口,圓形的,綠色接鼠標,紫色接鍵盤;3、打印機接口,最長的,接口紅色;4、usb接口,扁平的外觀,一般4-8個,接鼠標、游戲手柄、u盤、打印機、數(shù)碼相機、手機等。5、音箱的接口,在一起三個圓形插口,音箱是綠色、音頻輸入藍色、麥克風紅色。常用接口基本這樣,以前的電腦還有些接口現(xiàn)在都基本淘汰了,入com接口,以前接鼠標或撥號上網(wǎng)貓的。如需詳細,加好友,互相學習。不同主板,硬盤的插口個數(shù)不同,在主板介紹中都會有說明的,以華碩b85 pro gamer為例,該主板有6個硬盤接口。該主板參數(shù)如下:1. 主芯片組: intel b85;2. 音頻芯片: 集成realtek alc1150 8聲道音效芯片;3. 內(nèi)存插槽: 4×ddr3 dimm;4. 最大內(nèi)存容量: 32gb;5. 主板板型: atx板型;6. 外形尺寸: 30.5×22.8cm;7. 電源插口: 一個8針,一個24針電源接口;8. 供電模式: 8相。今年主流主板基本都有6個硬盤接口
3,普通臺式機主板有幾種硬盤接口
1.sata接口。sata接口是現(xiàn)在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接口,sata接口具有很強的糾錯能力,接口簡單,所以使用人數(shù)偏多2.ide接口,其實ide是代表一個硬盤的類型,這種接口硬盤在時代的變遷中已經(jīng)被淘汰了3.scsi接口,scsi接口硬盤不是給普通pc電腦使用的,廣泛使用在小型機器上的高速數(shù)據(jù)的傳輸4.光纖通道硬盤接口,專門為網(wǎng)絡而設計的,隨著操作系統(tǒng)對硬盤速度需求,才開始逐漸應用到硬盤中去5.sas接口,這種接口主要是為了改善存儲的操作系統(tǒng)效能,提供可用性和擴展性,與串行ata硬盤的兼容性6.m.2接口,是為超極本量身定做的新一代接口標準,傳輸速度巨快的硬盤接口,逐漸成為主流。以上就是硬盤接口的類型啦硬盤接口是硬盤與主機系統(tǒng)間的連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盤緩存和主機內(nèi)存之間傳輸數(shù)據(jù)。不同的硬盤接口決定著硬盤與計算機之間的連接速度,在整個系統(tǒng)中,硬盤接口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程序運行快慢和系統(tǒng)性能好壞。從整體的角度上,硬盤接口分為ide、sata、scsi和光纖通道四種,ide接口硬盤多用于家用產(chǎn)品中,也部分應用于服務器,scsi接口的硬盤則主要應用于服務器市場,而光纖通道只在高端服務器上,價格昂貴。sata是種新生的硬盤接口類型,還正出于市場普及階段,在家用市場中有著廣泛的前景。在ide和scsi的大類別下,又可以分出多種具體的接口類型,又各自擁有不同的技術(shù)規(guī)范,具備不同的傳輸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著一種具體的硬盤接口,各自的速度差異也較大。1.一是sata串口硬盤;2.pata并口硬盤(ide) .現(xiàn)在一般都是串口的了,,sata.并口的硬盤很少,,而且并口的比串口的貴兩種:一是sata串口硬盤;另一種是pata并口硬盤(ide)主要是ide接口 ide有如下 硬盤 : ide傳輸接口 pide硬盤的傳輸模式有以下三種:pio(programmed i/o)模式、dma(driect memory access)模式、ultra dma(簡稱udma)模式。 pio(programmed i/o)模式的最大弊端是耗用極大量的cpu資源。以pio模式運行的ide接口,數(shù)據(jù)傳輸率達3.3mb/s(pio mode 0)-16.6mb/s(pio mode 4)不等。 pdma(direct memory access)模式分為single-word dma及multi-word dma兩種。single-word dma模式的最高傳輸率達8.33mb/s,multi-word dma(double word)則可達16.66mb/s。 pdma模式同pio模式的最大區(qū)別是:dma模式并不用過分依賴cpu的指令而運行,可達到節(jié)省處理器運行資源的效果。但由于ultra dma模式的出現(xiàn)和快速普及,這兩個模式立即被udma所取代。 pultra dma模式(簡稱udma)是ultra ata制式下所引用的一個標準,以16-bit multi-word dma模式作為基準。udma其中一個優(yōu)點是它除了擁有dma模式的優(yōu)點外,更應用了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技術(shù),加強了資料在傳送過程中偵錯及除錯方面的效能。 p自ultra ata標準推行以來,其接口便應用了ddr(double data rate)技術(shù)將傳輸?shù)乃俣忍嵘艘槐?,目前已發(fā)展到ultra ata/100了,其傳輸速度高達100m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