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質(zhì)審評之湯色
內(nèi)質(zhì)審評湯色、香氣、滋味、葉底四項目,將杯中沖泡浸出的茶湯倒入審評碗,茶湯處理好后,可先嗅杯中香氣,后看碗中湯色(綠茶湯色易變,宜先看湯色后嗅香氣),再嘗滋味,最后察看葉底。
1、湯色
指茶湯色澤,湯色審評要快,因為多酚類溶解在熱水中后與空氣接觸,很易氧化變色,使綠茶湯色變黃甚至變紅,青茶湯色變紅,紅茶湯色變暗,尤以綠茶變化更快,時間過久使湯色混濁而沉淀。故綠茶宜先看湯色,即使是其它茶類,在嗅香前宜先很快看一遍湯色,做到心中有數(shù),并在嗅香時,把湯色結(jié)合起來看,尤其在嚴寒的冬天,可避免嗅了香氣 ,茶湯已冷或變色的缺點。
湯色審評主要從色度、亮度、混濁度三方面去評比。
色度:茶葉湯色除與茶樹品種、環(huán)境條件和鮮葉老嫩有關(guān)外,還與鮮葉加工方法不同有關(guān),使各茶類具有不同顏色和湯色,而且由于加工技術(shù)上產(chǎn)生的問題會出現(xiàn)不正常的色。在評比湯色時,主要從正常色、劣變色和陳變色三方面去看。
正常色:指在正常加工條件下制成的茶,沖泡后呈現(xiàn)的湯色,亦即各茶類應(yīng)有的湯色。如綠茶綠湯,綠中呈黃;紅茶紅湯,紅艷明亮;青茶湯色橙黃明亮;白茶湯黃淺而淡;黃茶黃湯;黑茶湯橙黃淺明等。
劣變色:由于鮮葉采運,攤放或初制不當(dāng)?shù)刃纬勺冑|(zhì),湯色不正,如鮮葉處理不當(dāng),輕則湯黃,重則變紅。殺青不當(dāng)有紅梗紅葉,湯色變深或帶紅。綠茶干燥炒焦,湯黃濁。紅茶發(fā)酵過度湯深暗等。
陳變色:陳化是茶葉的特性之一,在通常條件下貯存,隨著時間延長而陳化程度加深。由于初制各工序不能持續(xù),形成脫節(jié),如殺青后不能及時揉捻,揉捻后不能及時干燥,使新茶制成陳茶色,如綠茶的新茶湯色綠而鮮明;陳茶灰黃或灰暗。
亮度:指亮暗程度。亮指射入的光線,通過湯層,吸收的部分少而被反射出來的部分多 ,暗卻相反。凡茶湯亮度好的品質(zhì)亦好,亮度差的品質(zhì)亦次。茶湯能一眼見底為明亮,如綠茶看碗底反光強就明亮,紅茶還可看湯面沿碗邊的金黃色的圈(稱“光圈“)的顏色和厚度,光圈的顏色正常,鮮明而寬的亮度好;光圈顏色不正且暗而窄的,亮度差品質(zhì)變差。
混濁度:指清澈或混濁程度。清指湯色純凈透明,無混雜,一眼見底,清澈透明,濁與混或渾含義相同,指湯不清且糊涂,視線不易透過湯層,難見碗底,湯中有沉淀物或細小浮懸物。劣變或陳變產(chǎn)生的酸、餿、霉、陳的茶湯,混濁不清。但在渾湯中要區(qū)別下述二種情況,即“冷后渾“或稱“乳狀現(xiàn)象“,這是咖啡堿和多酚類的絡(luò)合物,它溶于熱水,而不溶于冷水,冷后被析出,所以茶湯冷后所產(chǎn)生“冷后渾“是品質(zhì)好的表現(xiàn)。還有一種現(xiàn)象就是鮮葉細嫩多茸毛,如高級碧螺春,茶湯中多茸毛,浮懸在湯層中,這也是品質(zhì)好的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