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苦咽甘,茶也。”這是茶圣陸羽,在《茶經》中對于茶的形容,也是茶滋味的標準定義。
那就是喝在嘴里是苦的,下喉之后是回甘的。
要是再表達得更準確一些,茶的滋味應該是分為:苦、澀、香、甜四種。
即使現在有許多自諳茶道高手的人,把茶香分為十四香,甚至更多的香型,但歸根究底,都是由這基礎的四種味道來進行調配變化所得。
最基礎的茶味,就是:苦、澀、香、甜。而這四種味道的由來,也是大有講究。
苦
茶的苦味,主要來自于茶葉中的生物堿,其中比重最高的,便是咖啡堿。
一款茶要是喝起來感覺苦味重,必定它里面含有的咖啡堿很高。那么對于有需求喝茶提神醒腦,或者利尿排毒的人來說,這樣的茶效果是最好的。
有人說喝濃茶能醒酒,根源就在這里。
覺得幾杯濃茶下肚,跑跑衛(wèi)生間必然能把酒精給排除了。不過卻遺漏了一點:酒精能亢奮大腦和心臟,咖啡堿也能,雙重的刺激下負荷有多大,醉得更快算你運氣好,運氣差些的這會還在醫(yī)院里洗胃,吐得死去活來。
咖啡堿的含量一般和茶葉嫩度有關,鮮嫩的茶葉往往比老的要高。還和季節(jié)也有關系,夏天氣溫較高時,茶葉生成的咖啡堿比較多,因此夏茶的咖啡堿也相對更重。自然也更苦。
澀
澀是一種和苦相匹配的滋味,不然為何會有苦澀這么一個詞。
澀的滋味,就是不滑潤、有點麻木的感覺。往往在喝茶時,感覺完入口的苦以后,隨之而來的就是澀。
但澀的滋味卻是非常重要,因為它主要是由茶葉中的茶多酚所造成的。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澀味越重的茶葉,茶多酚含量也越高。
這也是很多人覺得新產的普洱生茶苦澀重的原因,因為好的普洱生茶,茶多酚含量是公認所有茶葉中最高的。自然,味道也就是最澀的。
而茶多酚的好處就太多了,之前已經有文章一一提起,這里無需累贅。
茶多酚含量的高低,也有著客觀影響的因素。
一和氣候有關,氣溫高光照強,茶葉茶多酚含量提高。所以夏茶比春茶和秋茶高、低緯度區(qū)域的茶葉也比高緯度的高。
第二是和茶樹品種有關。茶樹品種主要分為大葉種和小葉種,而從成分上來看的話,大葉種茶的各種營養(yǎng)成分,普遍都高于小葉種茶。例如前面提到的普洱生茶,就是典型的大葉種茶代表。
第三是和原料有關,含量最高的是新梢,其次是老葉,然而茶梗中的含量又比芽葉高。
第四是和加工方式有關,不發(fā)酵的茶中茶氨酸保存最完好,而發(fā)酵過的茶或多或少都會轉化成其他的物質。因此,普洱生茶、綠茶類茶多酚最高,其他茶類根據發(fā)酵程度依次遞減。
香
比起苦和澀,茶的香味組成就比較復雜了。
它的組成并不是單一或少量幾種成分,而是很多種物質的集中體現。例如:茶氨酸、醇、酚、醛、酮、酸、酯等,都是組成茶葉香氣的成分。
香氣的形成與制茶的工藝有關,綠茶和紅茶的香,就必然不一樣。
與茶的原料也有關,同樣是烏龍茶,鐵觀音與臺灣金萱茶就完全是兩回事。
即使同樣制茶同樣產地,也會因為生長環(huán)境的差異而有所體現,山腰與山腳的茶葉,在香味上也是不同的。
我們把組成茶葉香氣的成分,稱為芳香物質。
其次還有茶氨酸、類胡蘿卜素、多種酶成分在茶的香氣組成上也有著影響,茶的香味能讓人愉悅放松,其中就少不了茶氨酸的功勞。
不過除了芬香能令人愉悅開心,目前暫時沒有比較權威的研究能表明,茶的芳香物質對人體有更多的好處。
也就是說,茶再香也只是體現在口感上,對于人體的健康價值還是主要依靠苦、澀、甜幾味。
甜
甜味的來源,是茶成分里最后一味重要的東西:茶氨酸。同時茶湯的鮮味也是由茶氨酸提供的。
鮮香回甜,好的茶湯在味道中,最少不了的就是茶氨酸。
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有提到,茶氨酸對于調節(jié)腦內神經傳達物質有明顯的作用,喝茶能感到放松、平靜也是得益于茶氨酸的存在。
而在茶葉香味體系中,茶氨酸負責的就是甜味,“回甘甜潤”就是對茶氨酸味道的形容。喝起來越甜的茶,其中的茶氨酸含量也就越高。
要是需要喝茶平心靜氣,或者針對一些心理抑郁、遲緩的狀態(tài),或者想要養(yǎng)護腦神經腦血管,那么茶氨酸含量高的茶就更為適合了。
茶氨酸的生成是在茶樹根部,通過自然合成的,再通過茶樹生長過程運輸到茶的芽葉中,等待進一步的轉化和分解。
因此,在春天時茶樹剛開始復蘇生長,大量茶氨酸開始輸送,這時候制成的茶葉茶氨酸含量最高。等待氣候轉暖日照增加,茶氨酸就會逐步轉化為例如茶多酚等其他成分,含量下降。
所以常有人說,四季鮮茶以春為最,不是沒有緣由的。
苦、澀、香、甜。
茶的四味各有千秋,不僅提供了飲茶的健康價值,同時也組成了茶的滋味體系,才讓品茶變得更有樂趣。
學會仔細分辨茶中四味,不僅能更好品嘗茶湯,了解成分所在。如果了解到一定境界,還能根據味道分辨出產地、年份和選料,從而直觀地了解這款茶的價值所在。到了這時候,就已經是被稱為:專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