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購買普洱茶的時候,經(jīng)常會看到包裝紙上有被蟲咬的洞,而且還比較明顯,就會有種疑問?這樣的茶還能喝嗎?是不是不衛(wèi)生才會這樣?估計很多茶友也都不太了解,讓大家能夠?qū)埾x有更多的了解,小編整理了一些資料,僅供大家作為參考:
這個咬紙的蟲是從哪里來的?
十年以上普洱茶的包裝紙許多確實是有蟲咬的洞,尤其是保存在一些南方地區(qū)的,這種情況會更加突出一些,那這些蟲是從哪里來的?大家都知道,絕大多數(shù)普洱茶除了內(nèi)包裝使用綿紙之外,外包裝也就是把茶捆扎成7餅一提所使用的是竹子的皮殼,通常稱之為筍殼,2006年之前,將茶葉包裝成件的多半使用竹簍,這兩樣包裝材料如果處理不當,就是蟲子誕生的地方,這是為何呢?
首先我們得要弄清楚那蟲子究竟是什么蟲子,重點來了,它不是誤導(dǎo)了大家許多年的竹蟲,研究證實,那蟲子的名稱為蠹(du)蟲,它的大小在4毫米左右,遍及整個南方地區(qū),是竹、木以及竹、制成品的殺手,奇怪的是它不蛀噬茶葉。
如果竹制品或者木制品在制作時過程中沒有將蠹蟲的蟲卵滅活,只要濕度溫度適合,它就會孵化成蟲,結(jié)果就是你的家具、紙張被蛀噬。過去包裝普洱茶的筍殼以及竹簍是用水煮來處理的,少量用火烤,這些處理方式很難將蠹蟲卵徹底殺滅,許多規(guī)模較小的廠家干脆沒有消毒滅活的過程,直接使用山上弄來的,不生蟲就不正常了。現(xiàn)在依然有很多廠家沒有滅活蟲卵的這道工序,其實滅活蟲卵除了上面這兩種方法之外,還有更好、效率更高的方法,就是用安全劑量的放射性射線殺死蟲卵,比如現(xiàn)在普遍采用的鈷60照射,這種滅活方法已經(jīng)遍及水果、糧食、出口的木制品等方面,當然也包括了部分的普洱茶。
如何選擇安全的筍殼?
如果是自己買了的茶,最好買回來先看看筍殼的顏色,如果偏深且干燥,一般是有火烤過的,這種還是比較安全的,不然還是把這些可能生蟲的筍殼和竹篾扒了扔掉吧,換上紙箱紙盒也很好的。
那將普洱茶包裝紙有木有蟲洞來作為判別是否為老茶的標志,呵呵,這就給那些制作老茶的有機可乘了,所以不能以蟲洞來辨別是十多年的普洱茶老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