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樹栽植技術
1、 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要根據(jù)土肥水條件、 光照條件、 品種生長特性、 生產(chǎn)管理水平和建園要求等多
方面因素綜合考慮確定。 生產(chǎn)上栽植密度可參照表 1 。
表 1 棗樹栽植密度
株行距 666m
2
栽植株數(shù) 適宜園地
稀植園 3-5×8-20 7-28 棗糧間作
一般密度園 3-4×5-7 28-44 一般園地, 管理水平較高
中等密度園 2-3×4-5 44-83 土肥水條件好, 管理水平高
高密度園 1. 5-2×3-4 82-148 土肥水條件好, 管理水平極高
超密 園 ( 草地 棗
園)
0. 5-0. 7 ×
1. 0-1. 8
600-1000 土肥水條件好, 管理水平極高, 特殊
管理技術
2、 定植前的土壤準備
按照小區(qū)內(nèi)栽植的品種和株行距, 采用測繩放線, 用白灰渣標示定植點的位置。 在標示定
植點的位置上挖定植穴或順行挖定植溝。 定植穴(溝) 在定植的前一年完成。 定植穴要求直徑
80cm。 順行定植溝要求寬深各 80cm, 定植穴(溝) 內(nèi)挖出的表土放在一側, 心土堆放在另一側。
定植穴回填時, 先將腐熟的優(yōu)質有機肥每株 40kg 或雞糞 20kg 與表土混合回填, 注意定植
穴下部回填表土, 上部回填心土。 回填土時必須分層踏實。
3、 定植前的苗木準備
應根據(jù)苗木分級規(guī)格購買優(yōu)質苗木(分級標準見表2)。在包裝運輸時, 應將苗木每 50—100
株扎成一捆, 根部沾泥漿, 然后用濕蒲包或濕麻袋包裹好。 若遠運, 應采用濕麻袋或蒲包外加塑
料袋、 塑料袋外再加草袋的 3 層包裝。 苗木到達目的地后, 應立即松包栽植或假植。
4、 苗木處理
苗木除秋季定植外, 翌年春栽或外運的苗木, 須進行假植, 假植溝深 60—80cm, 寬 1 米, 長
度不限。把棗成排斜放溝中, 埋土, 再放苗, 再埋土, 一排一排假植, 務必使土和苗根密接, 防止干
枯。如假植溝土過干, 應先澆水, 待下滲后再行假植, 也可將苗存于窯內(nèi)或室內(nèi), 把根部用濕沙或
濕鋸未覆嚴保濕, 并經(jīng)常檢查, 噴水保濕。
栽前應將苗木根系浸泡水中 8-24h 以上, 將苗木根部劈裂處剪平, 然后用 5 度石硫合劑消
毒 20min, 洗凈后用生根粉處理根系或沾泥槳后栽植。
5、 栽植技術
在定植穴(溝) 內(nèi)按株行距挖深寬 30cm 的定植穴, 定植棗苗時應在原回填土的基礎上, 將
穴內(nèi)堆一小土丘, 將根系均勻舒展地放在土丘上, 扶正苗木, 縱橫成行, 邊填土邊提苗邊踏實, 到
與地面相平, 注意棗苗的根莖處應高于地面, 以便灌水土壤下沉后, 根莖處與地面持平。 栽時最
好三人一組, 一人扶苗, 二人埋土, 邊埋土, 邊踩實。 若是自育苗或有條件時最好帶土移栽。 帶土
移栽成活率高, 樹勢恢復快。
6、 栽植后管理
灌水: 苗木栽植后, 應立即灌水, 使根與土緊密結合, 灌水后待地表不粘時及時中耕松土保
墑, 以提高土壤溫度和透氣性, 促使苗木盡快發(fā)根, 縮短緩苗期, 待 10-15 天后, 視土壤墑情再行
第二次灌水、 中耕。 以后視土壤墑情及時灌水。
覆膜: 苗木栽植灌水后, 立即在樹盤鋪覆地膜。 可節(jié)水、 節(jié)電, 減少灌水次數(shù)。 覆膜后還能
顯著提高地溫, 苗木發(fā)根早、 生長快。 覆膜后還可減少中耕松土活茬, 抑制雜草生長。
修剪: 苗木栽后應根據(jù)整形要求及時定干、 抹芽、 除萌蘗。
追肥: 當苗木新梢長到 10-15cm時, 應結合灌水追施速效氮肥, 每 666. 67m
2
每次 10kg 為宜。
也可雨前開溝搶追化肥。在根部追肥的同時, 每隔 10-15 天還應進行葉面噴肥。用 0. 3%尿素0. 3%
磷酸二氫鉀, 葉面噴肥也可結合打藥進行。
病蟲防治: 應特別注意金龜子、 毛蟲類食芽食葉, 降低樹勢及影響成活。 也應注意棗癭蚊
等蟲害及病害, 及時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防治。 以保證葉片的完整和樹體的正常生長。
補植: 苗木栽植時, 應留有一定量的備用苗木同時栽植, 以備缺株補栽。 另外, 棗苗栽植當
年, 有時會出現(xiàn)不發(fā)芽或發(fā)芽晚的假死現(xiàn)象, 對假死苗應抓緊肥水和特別管理, 促其盡早發(fā)芽、
加快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