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茶為什么分級?
熟茶的分級跟過去的歷史進程有關,在國營時期產品需要標準化生產,今年出廠的茶餅,和明年后年的茶餅要在滋味風味上保持一致。但對于普洱茶來說,不同茶區(qū)收購的茶料嫩度滋味都會不一樣,如何實現一款普洱茶的標準化呢?
針對這種情況,當時的人們學習了綠茶當中一個比較成熟的等級處理體系,就是篩分。根據篩分的結果,熟茶的等級應運而生,從嫩到老進行分級,分別為:一級,三級,五級,七級,九級,國營時期是沒有宮廷和特級的。
標準化熟茶的嘜號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國營時期的熟茶嘜號,如7572,7592,7562等,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那個時候購買普洱茶,只要認準嘜號,那么不管是哪一年的茶,都可以獲得標準化的品質口感。
標準化到個性化
這個標準就一直沿用到了普洱茶改制,2004年勐海茶廠改制,隨著改制,2000年前后,整個勐海私營茶廠增多。與此同時,在市場需求上,大家對于熟茶產品的個性化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不同山頭,更多風格的產品越來越多的出現。雖然在產品端大家還延續(xù)著1、3、5、7、9的分級,但在市場端已經越來越少的被提及,很多茶友也就不了解熟茶分級的來由和應用了。
個性化到標準化的轉向
對于熟茶來說,前一個階段是從標準化到個性化的歷程。時至今日,我們認為現在迎來了再一次的標準化節(jié)點,在熟茶發(fā)燒友的圈子里,大家聊起易武熟茶與布朗熟茶的口感特色會毫不陌生,而出了發(fā)燒友的圈層,跟消費者聊起布朗熟茶易武熟茶,大家是完全不知道這些概念代表了什么的。
標準化的表達,在這個時候,就是降低門檻。比如吉普號的元熟系列熟茶,以其中的503舉例,5代表進階型產品,0代表原料的主產區(qū)是勐海,3代表了原料的主要等級是三級料。三個數字組合在一起,就是這款熟茶的風格特征了。從以上的梳理可以看出,熟茶的等級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不同等級的熟茶有它各自的特色,并不是等級越低或者越高的熟茶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