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vs日本茶道,在呈現(xiàn)的精神里,美是相通的,沒有高低,誠如視頻一所說的:“泡茶泡到?jīng)]有一個多余的動作”。這一句話更是講出了茶事的呈現(xiàn)精神。而要達到這個呈現(xiàn)層面,唯有在茶事里不停的修行,十年、二十年........
中國茶道,因為制茶的改變,茶具的改變,飲茶方式也隨著改變,事茶的方式也在改變。同時作為東方的美的一種呈現(xiàn),我想茶具可以不同,茶也可以不同,而“泡茶泡到?jīng)]有一個多余的動作”是相同的。
中國茶文化
中國人有“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中國茶文化跟中國文學(xué)、美術(shù)息息相關(guān),它是一種素養(yǎng),有些人本身就具有那種素養(yǎng),那么他就會很自然地布置一個有自己品位的茶席;如果沒有這個人文素養(yǎng),就很難去創(chuàng)造那個意境。
東方人泡茶,整個動作是一個過程、一個調(diào)整,是有順序的,看起來很自然,外國人常常覺得不可思議,這雙手怎么可以做出這么優(yōu)雅的動作自然,簡單,利落,完全沒有多余的姿態(tài),讓茶客能夠感受到簡約的力量。
日本茶道
品茶有如品味人生的過程,品位不同的茶有如品位不同的人生。她帶給你幸福、高貴、陶醉,讓你感受苦澀、卑微、風(fēng)雨。令你沉思、明白責(zé)任、懂得包容。
人作為一種社會性的動物,雖然欲望可能是無限的,但實際需求仍然是有限度的。日本元祿時代的茶書《南方錄》中,立花實山闡述千利休所追求的日本茶道的理想形式時說:“小草庵的茶之湯,首先要依佛法修行得道為根本。追求豪華房宅、美味食品,乃俗世之舉。屋,能遮雨;食,能解饑,足矣,此乃佛之教誨,茶之湯之本意也。
汲水、取柴、燒水、點茶,供佛,施人,亦自飲;立花,焚香,此等行為皆為踐行佛祖之舉止也。”
《南方錄》開篇這段對日本茶道真諦的闡釋文字,非常精當(dāng)?shù)馗爬ǔ隽巳毡静璧赖淖畲筇厣?,即它是基于對人的欲望、對作為人的最低需求進行深刻反省的基礎(chǔ)上構(gòu)建起來的文化,它不僅恰到好處地滿足了修習(xí)者的生物性需求,同時還得體地滿足了修習(xí)者的社會性需求,并且亦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修習(xí)者的情感需求。日本茶道的這一特色,就集中體現(xiàn)在其主要的修行內(nèi)容--“茶事”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