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種植技術:
一、 建園與栽植
1.園地選擇
核桃對環(huán)境條件要求不嚴, 只要年平均氣溫 9~16℃以上, 年降雨量 800 毫米以上均可種植。 核桃對土
壤的適應性比較廣泛, 但因其為深根性果樹, 且抗性較弱, 應選擇深厚肥沃, 保水力強的壤土較為適宜。
核桃為喜光果樹, 要求光照充足, 在山地建園時應選擇南向坡為佳。
2.栽植
為了提早結果和提高單位面積產(chǎn)量, 應推行矮化密植栽培, 并選用嫁拉苗, 方可提早豐產(chǎn)。 嫁接苗定
植后 2~3 年即可掛果, 4~5 年即可進入豐產(chǎn)期, 而實生苗需 8~10 年方能掛果, 15 年才能進入豐產(chǎn)期。
目前, 密植園以 3×2(畝栽 111 株) 為宜。 核桃為雌雄同株異花果樹, 且同一植株上雌花與雄花一般不同時
盛開, 故要求不同植株間進行授粉, 因而, 只有成片栽植的核桃園才能獲得豐產(chǎn)。 核桃以秋季(9~11 月)
或萌芽前定植最為適宜, 在栽植前可先挖大穴(長、 寬、 深各 80 厘米) 分層壓入有機肥、 磷肥、 泥土, 然
后定植于穴上, 澆足定根水, 并用雜草覆蓋樹盤以利成活。 栽后要及時定干, 防干旱死苗等。
二、 土壤管理
1.耕作
核桃園進行深耕壓綠或壓入有機肥是提早幼樹結果和大樹豐產(chǎn)的有效措施, 深耕時期在春、 夏、 秋三
季均可進行, 春季于萌芽前進行, 夏秋兩季在雨后進行, 并結合施肥和將雜草埋入土內(nèi)。 應從定植穴處逐
年向外進行深耕, 深度以 60~80 厘米為宜, 但須防止損傷直徑 1 厘米以上的粗根。
核桃幼樹生長較慢, 行間土地可間作豆科作物或綠肥。 成年果園每年 4~9 月用除草劑除草 2~3 次,
于秋冬中耕一次。
2.施肥
氮和鉀是核桃的主要組成元素, 而氮多于鉀, 增施氮肥能顯著提高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在缺磷的土壤中也必
須補充磷和鈣, 同時還要增施有機肥。 幼樹施肥應采取薄施勤施的原則, 定植當年至發(fā)芽后開始追肥, 每
月 1 次, 到 9 月底施一次基肥, 第 2~4 年, 每年于 3 月、 6 月、 8 月、 10 月共施 4 次肥即可。
成年樹(指嫁接苗定植第 4~5 年后) 每年施基肥 1 次, 追肥 2 次即可。 基肥于秋季采果后結合土壤深
耕壓綠時施用(9~10 月) , 畝施有機肥(畜禽糞水) 5000 千克, 磷肥 50 千克, 草木灰 100 千克, 尿素 15
千克。 追肥共施 2 次, 第一次追肥于發(fā)芽前施用, 畝施豬糞水 1500 千克, 尿素 20 千克。 第二次追肥于硬
核期(6~7 月) 施用, 以利于增加果重和促進花芽分化, 可畝施豬糞水 2500 千克, 尿素 30 千克, 硫酸鉀
20 千克, 過磷酸鈣 20 千克。
3.灌水
核桃喜濕潤, 耐澇, 抗旱力弱, 灌水是增產(chǎn)的一項有效措施。 在生長期間若土壤干旱缺水, 則坐果率
低, 果皮厚, 種仁發(fā)育不飽滿; 施肥后如不灌水, 也不能充分發(fā)揮肥效。 因此, 在開花、 果實迅速增大、
施肥后以及冬旱等各個時期, 都應適時灌水。
三、 整形修剪
1.修剪時期
休眠期間, 核桃有傷流現(xiàn)象, 故不宜進行修剪; 其修剪時期以秋季最適宜, 有利于傷口在當年內(nèi)早愈
合。 幼樹無果, 可提前從 8 月下旬開始, 成年樹在采果后的 10 月前后, 葉片尚未變黃之前進行為宜。
2.幼樹整形
核桃樹干性強, 芽的頂端優(yōu)勢特別明顯, 頂芽發(fā)育比側芽充實肥大, 樹冠層性明顯, 結合此特性, 以
采用主干疏層形為宜, 且整形極易。 其整形方法為: 干高 50~80 厘米(若當年幼苗不夠高度, 可待苗木生
長一年后再整形) , 定植當年不作任何修剪, 只將主干扶直, 并保護好頂芽(若頂芽損壞, 可先一壯芽代
替) , 待春季發(fā)芽后, 頂芽將向上直立生長, 將其作為中心干, 頂芽下部的 5~6 個芽將萌發(fā)側枝(其余芽
不能萌發(fā)) , 5~6 月選分布均勻生長旺盛的 3~4 個側枝為第一層主枝, 將其余新梢全部抹去。 第二年按同
樣的方法培育第二層主枝, 第二層保留 2~3 個主枝(與第一層相距 60~80 厘米) , 第三年選第三層主枝,
保留 1~2 個主枝, 與第二層相距 50~70 厘米。 1~4 年主枝不用修剪, 可自然分生側枝, 擴大樹冠。 一般
3~4 年成形, 成形時樹高 3~5 米左右。
3.結果樹修剪
核桃進入結果盛期, 樹冠仍在繼續(xù)擴大, 結果部位不斷增加, 容易出現(xiàn)生長與結果之間的矛盾, 保證
核桃達到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是這一時期修剪的主要任務。 因此, 在修剪上應經(jīng)常注意利用好輔養(yǎng)枝和徒長枝, 培養(yǎng)
良好的枝組, 及時處理背后枝與下垂枝。
從結果初期開始, 就應有計劃地培養(yǎng)強健的結果枝組, 不斷增加結果部位, 擴大結果面積。 防止樹冠
內(nèi)膛空虛和結果部位外移。 進入盛果期后, 更應加強枝組的培養(yǎng)和復壯。 培養(yǎng)枝組可采用“先放后縮”和“去
背后枝, 留斜生枝與背上枝”的修剪方法。 徒長枝在結果初期一般不留, 以免擾亂樹形, 在盛果期可轉變?yōu)?br>枝組利用, 背上枝要及時控制, 以免影響骨干枝和結果母枝。 下垂枝多不充實, 結果能力差, 徒耗養(yǎng)分,
應根據(jù)具體情況處理。
四、 人工輔助授粉與疏除雄花序
核桃人工輔助授粉對坐果率可提高 10~30%。 在雌花柱頭開裂呈“倒八”字形, 柱頭分泌大量粘液時,
于上午 9~10 時, 開展輔助授粉, 效果理想。
在雄花和雌花發(fā)育過程中, 需要消耗大量樹體內(nèi)貯藏的營養(yǎng)和水分, 尤其是在雄花序快速生長和雌花
大量開放時, 樹體內(nèi)的水分多少往往成為雌花生長發(fā)育的限制因子, 疏除過多的雄花可減少樹體內(nèi)養(yǎng)分和
水分的消耗, 使更多的營養(yǎng)和水分供給雌花發(fā)育和開花坐果, 從而提高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并有利于新梢生長和
增強樹勢。 疏除雄花的時期以早為宜, 越早增產(chǎn)越明顯。 以雄花芽休眠期到膨大期疏雄花效果最好, 待雄
花序明顯伸長以后再行“疏雄”效果較差。 關于“疏雄”數(shù)量, 應根據(jù)雄花芽數(shù)量多少和混合芽與雌花芽的比例
決定。 如不開展人工輔助授粉的, 雄花就不宜疏除過多。 對于混合芽較多, 雄花芽較少或很少的植株, 則
應少疏或不疏雄花。 疏雄花的方法可結合修剪, 用帶鉤木桿, 將枝條拉下用手掰除。
五、 病蟲害防治
1.主要病害
1.1 核桃白粉病 危害葉片幼芽和新梢, 造成早期落葉, 甚至苗木死亡, 7~8 月發(fā)病, 發(fā)病初期葉片退
綠或造成黃斑, 嚴重時葉片扭曲皺縮, 幼芽萌發(fā)而不能展葉, 在葉片的正面或反面出現(xiàn)圓片狀白粉層, 后
期在白粉中產(chǎn)生褐色或黑色粒點。
防治方法 ⑴連續(xù)清除病葉, 病枝并燒掉, 加強管理增強樹勢和抗病力。 ⑵7 月份發(fā)病初期用波美 0.2~
0.3 度石硫合劑噴施。
1.2 核桃褐斑病 主要危害葉片, 果實和嫩梢, 可造成落葉枯梢。 葉片感病后, 先出現(xiàn)近圓形和中間呈
灰色的小褐斑, 病斑上略呈同心輪紋排列的小黑點。 病斑增多后呈枯花斑, 果實表面病斑小而凹陷。 嫩苗
上呈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病斑。 一年多次侵染, 5~6 月發(fā)病, 7~8 月為盛期。
防治方法 ⑴清除病葉和結合修剪除病梢, 深埋或燒抻。 ⑵開花前后和 6 月中旬各噴一次 1﹕ 2﹕ 200
倍波爾多液或 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500~800 倍液。
1.3 核桃黑斑病 該病是一種病原細菌引起, 別名核桃細菌性黑斑病。 主要危定果實, 4~8 月好病。 果
實受害初期表面出現(xiàn)褐色油浸狀微隆起小斑, 以后病斑逐漸擴大下陷, 變黑, 外緣有小浸狀暈圈。
防治方法 ⑴培育和栽培抗病品種, ⑵保持樹體健壯生長, 增強病力, 及時清除病果、 病葉等病源物。
⑶發(fā)芽前噴波美 3~5 度石硫合劑。 5~6 月噴灑 1﹕ 2﹕ 200 售波爾多液或 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500~
800 倍液, 于雌花開花前、 開花后和幼果期各噴 1 次。
2.主要蟲害
2.1 核桃舉膠蛾 其幼蟲危害核桃果實和種仁, 受害果變黑皺縮, 引起早期落果。 一年發(fā)生 1~2 代,
以老熟幼蟲在樹冠下 1~3 厘米深土中或雜草、 石塊、 枯葉中結繭越冬, 6~7 月化蛹, 產(chǎn)卵于兩果相接處或
萼洼梗洼葉柄上, 初孵幼蟲在果面爬行 1~3 時后蛀入果實危害, 8 月為脫果盛期。
防治方法 宜采用樹上防治與樹下防治相結合的方法。 ⑴冬春細致耕翻樹盤, 消滅越冬蟲蛹。 8 月上旬
摘除樹上被害蟲果并集中處理。 ⑵成蟲羽化出土前可用 50%辛硫磷乳劑 200~300 倍液樹下土壤噴灑, 然后
淺鋤或蓋上一層薄土。 ⑶成蟲產(chǎn)卵期每 10~15 天向樹上噴灑一次速滅殺丁 2000 倍液。
2.2 核桃小吉丁蟲(又名串皮蟲) 是危害核桃的重要害蟲。 以幼蟲在枝干的皮層內(nèi)縲旋狀取食, 被害
處枝腫大, 表皮變?yōu)楹诤稚?直接破壞輸導組織, 導致大枝脫水干枯, 嚴重時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⑴加強栽培管理, 增強樹勢的抗蟲力, 采后至落葉前結合修剪剪除受害枝條, 集中燒掉。
⑵成蟲發(fā)生期噴灑 25%西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