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朋友說新茶色香味俱佳,而舊茶色香味欠佳,放置時間長的茶葉喝了對人體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會產生副作用。這種說法,是以偏概全的,不過卻讓一些朋友產生了喜“新”厭“舊”的喝茶情結。舊茶并不是壞茶,某些年份久一點的茶葉,反而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一些幫助。下面來盤點下,何為新茶——舊茶——陳茶——老茶!
新茶與陳茶是相比較而言的,在習慣上,將當年春季從茶樹上采摘的頭幾批鮮葉或當年采摘的鮮葉經加工而成的茶葉,稱為新茶;而將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采制加工而成的茶葉,保管科學,茶性良好,統(tǒng)稱為陳茶。
茶葉通常存放1-5年稱為新茶;5-10年稱為舊茶;10-20年稱為陳茶;20年以上的稱為陳年老茶或簡稱老茶。
對于比較多的茶葉品種來說,新茶與陳茶相比,理所當然地以新茶為好。“飲茶要新,喝酒要陳”。這是長期以來對飲茶生活的總結。
但是,并非所有的茶葉都是新茶比陳茶好,有的茶葉品種適當貯存一段時間,反而顯得更好些。陳就是物質經過時間的作用,改變原有的本質,抑害揚益,產生對人體更加有益的變化過程。
比如武夷巖茶就有“陳飲”的習俗,傳統(tǒng)的武夷巖茶火功高,焙好后立即飲的話,火氣未除會有燥感,所以一般要存放一段時間后再飲,這樣滋味會更醇和。而且經過焙火的茶葉不但可以穩(wěn)定和提高茶葉的品質,還可以長時間的存放。尤其是經過五年、十年甚至更久的陳放以后,巖茶不但不會降低品質,而且口味會變得更加醇厚豐富。又如湖南的茯磚茶、湖北的青磚茶、廣西的六堡茶、云南的普洱茶等,只要存放得當,不僅不會變質甚至能提高茶葉的品質。就是因為這些茶葉在貯存過程中主要形成了兩股氣味,一股是茶葉緩慢陳化時形成的陳氣,二是因少量霉菌產生的霉氣,兩氣相混,和諧相調,結果產生了一種為人們歡迎的新香氣。
在選擇陳茶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科學合理的生產加工技術,特別是傳統(tǒng)的加工工藝,這樣的茶耐儲存不易變味;
2.茶樹的生長環(huán)境.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是茶葉優(yōu)良品質形成的物質基礎,只有品質較好的茶才有存放價值;
3.優(yōu)良的茶樹品種。除黑茶、普洱茶以外,還有鐵觀音、水仙、單樅等品種都適合制陳茶;
4.科學的保存方法。有這四個前提條件,經過多年陳放,你就能品到一道湯色油亮清澈、陳香細膩、順滑棉柔、醇厚甘甜的優(yōu)質陳年好茶。
陳茶的珍稀在于陳化的時間,陳茶的陳期很難認定。如果光靠品飲,從色、香、味、條索、葉底等方面去判斷,也要因人而異,難以令人信服,更關鍵的是出廠原始記錄及經營者的誠信。另外品飲者的明辨也很重要,當然這需要經驗積累。個別商家受利益驅使用電烤箱一至兩次的高溫焙火,充當老茶,這種茶喝到嘴里沒有陳香味只有焦糊味。
“茶葉喝到老,茶名記不了”。中國茶葉豐富多彩,事實上,任何一種茶,都有值得稱道的地方。不管新茶也好,老茶也罷,符合自己口味、對身體有益的就是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