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由各種巖石、土壤母質(zhì)分化而成。由于氣候,地形、生物等因子影響,各類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zhì)和團粒結(jié)構(gòu)不同。土壤一般可分為4類,即砂土類、壤土類、粘土類和礫土類。銀杏樹在這4類土壤中都能生長,但最適宜的為砂壤土和河灘沖積的沙土。 在粘土類中,由于透氣性和透水性都比較差,好氣性微生物主動受到限制,有機質(zhì)的分解較慢,腐殖質(zhì)多,含氮量相對較高。這類土壤排水能力差,容易積水。礫土類以沙礫為主,顆粒較大;沙土類的沙粒含量常在50%以上,孔隙大,熱容量小,溫度增降快,晝夜溫差大,低溫凍害嚴重,保水保肥性能差。這兩類土層都很薄,需要經(jīng)過改良才可以種植銀杏。土層深度和疏松透氣狀況,直接影響銀杏樹根系的分布。 土壤是銀杏樹生存的基礎(chǔ)。銀杏生長發(fā)育需要從土壤中吸取養(yǎng)分和水分,良好的土壤能滿足銀杏樹對水分、營養(yǎng)、空氣和熱量等的要求。據(jù)觀察,600年生的銀杏樹,根系的垂直分布達20多米,水平分布500多米,根系大部分集中在20~70厘米深處。如此龐大的根系,需要有深厚的土層提供養(yǎng)分和水分,才能滿足地上部生長發(fā)育的需要,而且只有深入土層的根系,才能免遭風災(zāi)危害。因此,種植銀杏苗木的土層至少在1.2~1.5米之間,才能為大部分根系活動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銀杏苗木對土壤酸堿度適應(yīng)范圍為氫離子濃度31630~3.16nmol/l(ph4.5~8.5)。不同品種對土壤酸堿度的適應(yīng)能力不同。土壤的酸堿度過高或過低,都可抑制根系生長,銀杏苗木生長最適合的土壤氫離子濃度為316.3~31.63nmoll/l(ph6.5~7.5)之間。 土壤含鹽量高,對銀杏苗木根系有限制作用,會使地上部樹勢衰弱,嫩葉枝梢枯黃或早期落葉,逐漸死亡。土壤含鹽量在0.01%時,還能正常生長。土壤通氣性與土壤中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機質(zhì)的分解有關(guān),銀杏苗木根系在土壤中呼吸和吸收養(yǎng)分都需要有良好的通氣條件。 土壤通氣性主要是指土壤空氣和大氣進行交換。交換的主要機制是氣體擴散。土壤從大氣中吸取氧,并將二氧化碳從土.壤向大氣中擴散。土壤中這兩種氣體濃度發(fā)生變化,使氧氣增加,微生物活動活躍,有機物質(zhì)分解加快,對根系的呼吸、生長和營養(yǎng)、水分的吸收,都有積極作用,良好的根系又可促進樹體枝葉繁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