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名醫(yī)名方》
【原料】鮮車前草50克,鮮馬鞭草30克。
【制作】按原方劑量,將上兩味鮮草洗凈,搗爛,再用溫開水沖泡。
【用法】6小時內(nèi)飲完,每日2~3劑。素體脾胃虛弱及寒濕泄瀉者忌用。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止瀉。適用于夏季腸炎,癥見腹痛、瀉下稀便(每日數(shù)次,甚至數(shù)十次)、惡心、嘔吐、納谷欠佳、惡風、發(fā)熱亦可伴有舌苔黃膩、濕熱痢疾等病癥。
【注釋】夏季腸炎,多由感受暑濕、濕熱之邪或飲食不潔、過食生冷等而致。熱毒濕熱之邪內(nèi)傷脾胃或飲食不節(jié)損及脾胃,均可使胃失和降、脾失升清而小腸失其分清泌濁之功,引起上吐下瀉之癥。方中用新鮮車前草利濕清熱。有報道,以新鮮車前草100%煎劑治療急、慢性細菌性痢疾,觀察88例總有效率84%,平均1~3天退熱,腹痛、里急后重平均于2天和5~2天消失,大便平均在4~7天和5~1天恢復正常。并認為車前草治療瀉痢,不僅能利尿止瀉,還具有一定的消炎、抗菌作用。馬鞭草能清熱解毒、活血利水,適用于外感發(fā)熱、濕熱黃疸、水腫、痢、瘧、白喉、淋病及婦人經(jīng)閉、瘕瘕等證。有報道,本品配青蒿、羌活做成茶劑,對防治流感有較好療效。本方用二草清其濕熱,解其熱毒,“邪去正安“,腸胃正常功能自可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