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喝茶,各種各樣的茶都喝過,唯獨沒有在寺廟里喝過禪茶,于是在初冬一個暖暖的上午,和家人一起去了靈隱永福寺。其實即便是土生土長的杭州人,知道永福寺的也不多。永福寺,它坐落于靈隱之西的石筍峰下,掩映在翠竹綠柏之中,依靈隱寺而棲,傍法云古村而建。我們沿著靈隱寺一直往前走,經法云古村,沿著鄉(xiāng)間小道蜿蜒而上,走了一會兒,隱匿于山林間的千年禪寺就呈現(xiàn)出層層疊疊的玲瓏俊秀。
永福寺有著唐代的建筑風格和江南園林的空間格局,一磚一瓦、一花一草都有布局,據(jù)說2003年重修永福寺時,由深諳水墨之道的月真法師規(guī)劃和監(jiān)建。這位月真法師20年前出家之前是學藝術的,水墨山水和書法練得頗具境界,再融入因循自然的空靈之氣,永福寺自然不同凡響。院中的一條石階小徑,兩旁密密地種植著新竹和樹木。秋冬季節(jié)的靈隱永福寺,因為有那些蔥郁古樹的掩映,別有一番風味,走在山徑中,可以看到兩旁的楓葉全紅了,古樹的樹葉全都變成金黃色,隱隱還傳來布谷鳥的叫聲,還有小溪的流淌聲,那水非常的清澈呈現(xiàn)綠色,因為有了山和水,感受多了一份靈性。氣溫適中,空氣特別清新,讓我們都心曠神怡。
永福寺有個很小的茶園,每年清明前的這段時間,整個寺院都會為茶而忙。天好的時候,僧人紛紛去茶林采茶,將采摘好的新葉殺青、揉擰、干燥。也有茶農會來幫著炒茶,制成上好的新茶。僧人和過往香客來年喝的茶,多半來自這里。永福寺有自己的福泉茶院,雅致之極,推窗滿眼山景。寺院縱跨半山,連綿通幽,不斷登高,寺內建筑大氣,精致,雅趣橫生,非常古樸,水池,小橋,石燈籠,還有一個小佛,無不透漏著禪意。那天天氣超好,我們選在室外就坐,抬頭居然可以看到北高峰,離我們很近。因為到達已是中午時間,所以在茶院先品嘗了那里的素齋,然后再喝禪茶。永福寺的素齋也別有風味:一個方形紅色漆盒,盛著幾樣素色小菜。雖然只有芹菜豆干、千張結、酸辣土豆絲和蒜泥四季豆之類杭州人常吃的家常小菜,卻異常爽口,尤其是白米飯,軟糯適中,夾著一股清香。吃完飯后,我們點了兩杯禪茶,喝了很多茶,在不同的環(huán)境喝,但是今天在寺廟里喝禪茶是第一回,所以感覺特別新鮮,心也是特別的靜,剛好走過來一個大師,我問他:這茶與禪到底有什么關系呢?大師答:如果只帶有一顆品茶的心,那么只能品茶的味。而讓你真正領悟的,其實不在于茶味的好壞與否,而在于通過品一杯茶的過程來悟心悟禪。
聽了大師的話,不足讓我陷入了沉思,是啊,這茶道的本質確實是從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瑣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奧秘和人生的哲理。禪也是要求人們通過靜慮,從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想了一想,那么,就讓我首先用感恩的心態(tài)來喝這杯茶,這杯茶就不僅僅是一碗茶湯,而在其中充滿人文精神,感謝自己的父母親和家人帶給自己幸福的生活,感謝知己和自己分享喜怒哀樂。然后用分享的心態(tài)來喝這杯茶,分享生活中的一切,想到社會還有種種缺陷,每個人都有責任把愛奉獻給對方,少一點冷漠,多一份愛。最后用結緣的心態(tài)來喝這杯茶,以茶湯的至味,交結同樣喜歡文字的有緣朋友,同喜歡茶之人結茶緣,結善緣,結佛緣,讓佛的慈悲,茶的香潔,善的和諧,凈化人生,祥和社會。
一杯茶,山水印象,暗香流動。如禪言,禪茶一味,杯盞人生!我想這次靈隱永福寺喝禪茶,讓我明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