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安溪鐵觀音制作工藝對于市面上優(yōu)越鐵觀音的品質起著決策性作用。本文解析鐵觀音制作工藝,讓大家共同了解制作工藝的工序。鐵觀音制作工序
采自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樹,沿襲傳統(tǒng)制作工藝,采用炭火科學焙制而成,其制作工藝為:涼青、曬青、涼青、做青、炒青、揉捻、初培、復培、復包揉、文火慢烤、揀簸等工序才制成成品。
解析鐵觀音制作工藝
涼青、曬青:鮮葉按標準來收進廠經(jīng)過涼育后進行曬青。曬青時間以午后4時陽光柔和時為宜,葉子直薄攤,以失去原有光澤,葉色轉暗,手摸葉子柔軟,頂葉下垂,失重6~9%左右為適度。然后移入室內(nèi)涼育后進行做青。
做青:搖青與攤置相間進行,合稱做青。做青技術性高,靈活性強,是決定毛菜品質優(yōu)劣的關鍵。搖青使葉子邊緣經(jīng) 過摩擦,葉緣細胞受損,再經(jīng)過排置,在一定的溫度、濕度條件下伴隨著葉子水分逐漸喪失,葉中多酚類在酶的作用下緩慢地氧化并引起了一系列化學變化,從而形 成烏龍茶的特有品質。
炒青:炒青要及時,當做青葉青味消失,香氣初露即應抓緊進行。
揉捻、烘焙:鐵觀音的揉捻是多次反復進行的。初揉約3~4分鐘,解塊后即行初焙。焙至五、六成干,不粘手時下焙,趁熱包揉,運用揉、壓、搓、抓、縮等手法,經(jīng)三揉三焙后,再用50~60℃的文火慢烤,使成品香氣斂藏,滋味醇厚,外表色澤油亮,茶條表面凝集有一層白霜。
簸揀:慢烤后的茶葉最后經(jīng)過簸揀,除去梗片、雜質即為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