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形后樹體的主要指標和要求 干高30~50厘米;主枝2個;主枝間夾角45~60度(主枝與地面的角度也是45~60度);每主枝上配置1~2個大型枝組和4-5個中型枝組(高密栽培條件下,只有中小型枝組,無大型枝組);樹高2.5~3.5米(高密栽培時,樹高為1.5~2.0米);葉面積系數(shù)5~7;葉幕厚度40~50厘米;果實著生部位:樹冠上半部為60%,下半部為40%;行間不交叉,有0.8~1.2米的空間,株間可適當交接,整個樹冠透光均勻,果實分布合理,可以達到豐產(chǎn)的目的。2.整形過程(1)栽后第一年定植芽苗:栽后待嫁接芽萌發(fā)的新梢生長達15~20厘米時,近樹干插木棍或竹竿,有繩套住新梢使其直立生長。新梢長到35~40厘米時摘心,以促發(fā)副梢。然后選2個生長強健、朝行間生長的對生副梢作預備主枝,讓其自由生長,并利用拉枝、牽引等方法使預備主枝保持45~60度角,對其他副梢疏去或采用扭梢控制以輔養(yǎng)樹體。到休眠期,2個預備主枝剪留20~30厘米(注意留外側芽),其他枝條全部剪除,以使2個主枝次年生長強壯。定植成苗:留40~50厘米定干,待新梢生長達到30~40厘米時,選留2個生長健壯,朝行間生長的新梢作預備主枝,疏去與預備主枝競爭的新梢,留2~3個新梢作輔養(yǎng)枝,并采用扭梢控制,即在離新梢基部5~8厘米處用手扭曲新梢使其放平或下垂,以使2個預備主枝旺盛生長,預備主枝除利用前述方法保持角度外,背上直立或斜生副梢一般疏去,其他副梢采用摘心方法控制以使預備主枝的延長頭旺盛生長。冬季修剪時,其他枝條疏除,2個主枝的剪留長度依粗度而定,一般為30~50厘米,也留外芽或側芽,以保持主枝角度。(2)栽后第二年生長季修剪(夏季修剪):二主枝的芽萌發(fā)后,背上的雙枝和過多的密生枝條抹去,使同側新梢的基部間距保持15~20厘米。剪口下第一芽作主枝延長頭,當延長頭長到40~50厘米時進行摘心,以促發(fā)副梢,直立副梢疏去,斜生副梢在25~30厘米時扭梢。剪口下第二、第三芽萌發(fā)的新梢作大、中型枝組培養(yǎng),其新梢上直立、斜生和密集副梢疏去,其他副梢在長25~30厘米時摘心。除1~3芽的新梢外,其他新梢直立的疏去,斜生、側生的采用扭梢、摘心控制,使其形成花芽。冬季修剪:主枝延長頭的剪留長度為50~70厘米(依主枝粗度決定主枝長度,一般為25:1左右,即枝組1厘米留長度25厘米),第一芽留外芽或側芽,第二、第三芽留側芽,以培養(yǎng)大、中型枝組,其他枝條有花的按10~12對花芽剪留,無花的枝條過多的疏去,余下的留2~3芽短截。大、中型枝組培養(yǎng):延長頭剪留30~50厘米,延長頭上直立枝疏去,斜生、側生新梢留3~4芽短截,其他新梢有花的按8~10對花芽剪留,無花的留2~3芽短截,疏去密生枝。(3)栽后第三、第四年。此時樹體骨架基本形成,已有2個主枝,每個主枝上有1~2個大型枝組和1~2個中型枝組,每一大型枝組上著生有2個中型枝組,全樹共3~4個大型、6~8個中型枝組和一些小型枝組。樹冠中下部已形成花芽或著果,只是樹冠上部新梢仍旺盛生長,花芽量較小,且上部中、小型枝組尚未形成,重點以培養(yǎng)樹冠上部的中、小型枝組為主。夏季修剪:芽萌發(fā)后新梢達5~10厘米時,抹去密生枝、雙芽枝,5~6月疏去過多的新梢,使同側新梢基部保持15~20厘米的間距。樹冠上部主枝、中大型枝組延長頭的側生枝要摘心;斜生、直立枝生長25~30厘米時扭梢控制徒長,以培養(yǎng)上部中型枝組。樹冠中下部的新梢在其長到35~40厘米時摘心,使其形成花芽。直立徒長枝在8~9月疏去,以打開光路。其他新梢讓其自由生長。冬季修剪:樹冠上部主枝延長頭剪留長度為50~70厘米(依粗度留長度,越粗主枝選留越長)。大、中型枝組以果枝或徒長性果枝帶頭。背上夏季扭梢的枝,疏去密生細枝。有花芽的中型枝組留7~10條果枝修剪,無花芽的先長放待翌年形成花芽后回縮。小型枝組按3~5條果枝剪留。中、小型枝組上按2:1比例留預備果枝,即3個果枝中留2個結果,另一個在第二至第三芽處短截不讓其結果。結果枝剪留的方法:一般長果枝留8~10對花芽,中果枝6~8對花芽,徒長性果枝10~12對花芽,短果枝不剪。但過多的短果枝疏去。未形成花芽的生長枝,過多的疏去,余下的留2~3芽短截。至此,樹冠結構基本完成,4年生產(chǎn)量可達1000~2000千克。內(nèi)容圖片>=js00446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