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豆腐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主要廢水由沖泡大豆的廢水(泡豆水)、壓榨過程中流出的黃泔水及洗滌器具的廢水組成。泡豆水和黃泔水總量是大豆重量的5.5到7倍,其中黃泔水的排放量是大豆投料量的4到5倍,即每天加工100kg大豆約產(chǎn)0.4t廢水。豆腐清洗用稅的量是大豆重量的10到20倍,即每天100kg大豆產(chǎn)1到2t的清洗廢水。
豆制品加工廢水的特點是廢水的排放量大機物濃,成分復雜。以豆腐為例,黃泔水cod達20000到30000mg/l,泡豆水cod為4000到8000mg/l,洗滌沖洗稅cod為500到1500mg/l。泡豆稅的主要承認水溶性非蛋白氮、稅蘇糖、棉籽糖等寡糖,檸檬酸等機酸以及水溶性維生素、礦物質等,此外,還異黃酮等色素類物質。黃泔水的組成更為復雜,除含泡豆水的所成分以外,還含蛋白質(大豆清蛋白、大豆凝血素、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氨基酸、脂類等。豆腐清洗用水中含大豆清蛋白、糖類、豆渣和清潔劑等。
二、豆制品加工廢水處理工藝流程的確定
根據(jù)豆制品加工廢水的特點及經(jīng)處理后的廢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網(wǎng)的要求,對濃度廢水采用酸化水解—厭氧消化處理工藝,充分利用其能耗、處理、耐負荷并能產(chǎn)生沼氣等特點。濃度廢水經(jīng)酸化水解—厭氧消化后,與濃度廢水混合,泵入城市排污管網(wǎng)。具體工藝流程見圖1。
濃度豆制品加工廢水在酸化水解池的滯留期為12 h,經(jīng)水解酸化后的酸化液通過水力篩網(wǎng)篩除未被水解酸化的大顆粒豆制品,然后進入增溫計量池,把酸化液增溫至38 ℃,再泵入?yún)捬跸?。厭氧發(fā)酵采用復合式上流厭氧污泥床工藝,中溫發(fā)酵,水力滯留時間為84 h,容積負荷為4.40kgcod/(m3•d),cod率在95%以上,產(chǎn)沼氣達510m3/d,產(chǎn)氣率為1.70m3/(m3•d)。厭氧經(jīng)沉淀后進入配水池與稀廢水混合,zui終排入城市污水干管。
水解酸化池的設置,可以把復雜且難降解、大顆粒的機物水解成易降解的機物,大大降廢水中的ss含量,此時廢水的ph值不僅沒降,反而所提(這主要是與酸化時間較長、酸化后期產(chǎn)甲烷菌群的活躍和部分銨離子的產(chǎn)生關),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廢水對厭氧消化的沖擊。在設計豆制品加工廢水處理厭氧消化池時,增加了廢水回流設施的設置,三相分離器上部的厭氧回流至回流罐,與未經(jīng)處理的濃度廢水混合后再進入?yún)捬跸?,這樣可以提廢水的ph值,降進入?yún)捬跸薜膹U水cod濃度,減少對厭氧污泥的局部沖擊,防止厭氧池內部酸化反應的存在,提厭氧消化效率。隨著回流比例的調整,可以大大提厭氧消化罐的耐沖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