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菟絲子又名金絲藤、無根草、樹閻王等,為害多種園林植物,尤其幼樹和花灌木。菟絲子的莖纏繞到苗木主干和幼樹枝條上,形成吸根,吸收寄主植物的養(yǎng)分和水分,影響生長,致使寄主枝葉枯黃死亡。樹冠上纏滿黃白色線蠅狀的菟絲子,另外,菟絲子還是傳播一些病毒的介體。
病原與發(fā)病規(guī)律
由中國菟絲子(cuscuta chinensis zam)和日本菟絲子(c.japonica choisy)寄生所致。中國菟絲子莖細(xì),直徑不足1毫米,無葉,花小,分枝少,黃色。主要寄生豆科、薔薇科和菊科植物等。日本菟絲子莖粗,直徑為2毫米左右,葉退化成鱗片,花冠管狀,分枝多,黃白色,有紫色突起斑。寄生觀賞樹木和花灌木近百種。種子成熟后,蒴果開裂落入土中或隨風(fēng)傳播到遠(yuǎn)方,在土中或雜草中越冬。翌年春末夏初,降雨后種子萌發(fā),胚根插入土中,胚芽伸出地面。地上部分在適宜條件下迅速生長,并與寄主建立寄生關(guān)系,胚根即枯死。
綜合防治
①消滅病源 菟絲子發(fā)生嚴(yán)重的地塊,播種前要深翻土地,將菟絲子種子深埋土中(30厘米),使期不能生根發(fā)芽。園林植物生長期,發(fā)現(xiàn)菟絲子,立即將其拔除,并燒毀,以防蔓延。
②藥劑防治 噴施生物制劑“魯保一號(hào)”,667平方米用2千克,噴藥前先打斷菟絲子蔓延,造成傷口,提高防治效果,藥劑使用前要詳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