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學(xué)術(shù)界,當(dāng)解釋日本茶道的思想時經(jīng)常使用下面三個概念。(一)和敬清寂;(二)一期一會;(三)獨坐觀念。
"和敬清寂"被稱為茶道的四諦、四規(guī)、四則。是日本茶道思想上最重要的理念。茶道思想的主旨為:主體的"無",即主體的絕對否定,而這個茶道的主旨是無形的。作為"無"的化身而出現(xiàn)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它們是"無"派生出的四種現(xiàn)象。由這四個抽象的事物又分別產(chǎn)生了日本茶道藝術(shù)成千上萬種諸形式,如茶室建筑、點茶、道具、茶點心等。反過來說,茶道藝術(shù)中的所有現(xiàn)象都可以歸納進"和敬清寂"這四個理念里,這四個理念又可歸結(jié)到主體的"無"之中。
在表面上,"和敬清寂"似乎體現(xiàn)了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倫理法則,如:"和"所表現(xiàn)的是主人與客人之間的和睦;"敬"所表現(xiàn)的是上下關(guān)系分明,有禮有節(jié);"清"所表現(xiàn)的是茶室茶具的清潔,人心的清白;"寂"所表現(xiàn)的是茶事上恬靜的氣氛,茶人們莊重的表情。但這些表面現(xiàn)象只說明了"和敬清寂"四諦的一部分。
依照久松真一先生的說法,"和敬清寂"不僅被運用于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也是對"事物人境"而言的。茶人們要以"和敬清寂"之心對待"事物人境"。事--指點茶、插花、掃除等百般事項。物--指茶碗、茶刷、茶釜等諸器物。人--指主人、客人等各種身份的人。境--指內(nèi)露地、外露地、茶室等各種環(huán)境。
那么"和敬清寂"是如何在"事物人境"中體現(xiàn)出來的呢?這里只論述"和敬清寂"與"事"的關(guān)系。例如,茶人們在添炭、點茶、喝茶時,要保持主體與客體的一致,即茶人自己與茶、炭的一體性。如其中有隔閡便稱不上是達到真正的"和"。再有,主人與客人之間的配合、客人與客人之間的配合、茶道具之間的色彩、形狀的搭配等,都必須達到大和之美。但"和"并不能沒有節(jié)度,茶事上還要貫穿"敬"。要明確各種事物所分擔(dān)的責(zé)任。相互承認(rèn),發(fā)揮其作用,做到上下有別,有禮有節(jié)。例如同形狀、同色彩的茶道具不能同時使用,與此相反要交叉使用,以此來互相提色。有了"和、敬"還不夠,還要有"清、寂"。室事中的一切都必須清潔、清爽,不能有絲毫的塵埃。水要清,茶要純。整個氣氛要"寂"--安靜,不能有多余的聲響,特別反對雜談。
"和敬清寂"四諦的形成可追溯到村田珠光的時代,400多年來,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動指南。這四個字常常掛在茶室里、茶人的家里,作為座右銘。
"一期一會"一詞出自江戶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直弼(1815~1860)所著茶論《茶湯一會集》。原文是這樣的:
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為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復(fù)多次舉行茶事,也不能再現(xiàn)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會,實為我一生一度之會。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計,盡深情貴意,不能有半點疏忽??腿艘岔氁源耸涝俨幌喾曛楦皶瑹嵝念I(lǐng)受主人的每一個細(xì)小的匠心,以誠相交。此便是:一期一會。
一期一會是說一生只見一次,再不會有第二次的相會。這是日本茶人們在舉行茶事時所應(yīng)抱的心態(tài)。這種觀點來自佛教的無常觀。說宇宙間是無常的,人的生死、友人的離合也是無常的。每個人都難說自己一定有明天。人的生命是短暫的、脆弱的。這是人生的實態(tài)。面對人生無常的事實,有的人絕望、悲觀,而有的人則在生的瞬間里竭盡全力地奮斗,變消極為積極。佛教的無常觀督促茶人們尊重一分一秒,認(rèn)真對待一時一事。當(dāng)舉行茶事時,要抱有"一生一世只一次"的信念。的確,即使是常來常往的老朋友,在此時節(jié)、此茶室、此道具、此氣氛下舉行的茶事是不可能再現(xiàn)的。主人客人都要有一定的"緊迫感",這種"緊迫感"又是創(chuàng)造不朽藝術(shù)的一種精神源泉。日本茶人忠實地遵守著一期一會的信念,十分珍惜每一次茶事,從每一次緊張的茶事中獲得生命的充實感。一般的茶會都留有茶會記。
"獨坐觀念"一語也出自井伊直弼的《茶湯一會集》。原文是這樣寫的:
(茶事完畢)主客均須懷有戀戀不舍之情,共敘離別之禮??腿俗叱霾枋?,步入露地,輕手輕足,不得高聲放談。靜靜轉(zhuǎn)身,行回頭禮。主人更應(yīng)謙恭,目送客人身影至無。其后,若將中門、隔扇、窗戶立即統(tǒng)統(tǒng)關(guān)上的話,甚為不知風(fēng)雅情趣。一日之功化為烏有。送畢客人,也絕不能急于收拾。須靜靜返回茶室,獨入茶席,獨坐于爐前。追想客人話語之余音,惆悵客人此時不知行至何處。今日,一期一會完了,靜思此日之事不可重演,或自點自服,這才是一會極意之功。此時,寂寞逼人,相語者只有茶釜一口,別無他物。誠為不自得難至其境也。
"獨坐"指客人走后,獨自坐在茶室里,"觀念"是"熟思"、"靜思"的意思。面對茶釜一只,獨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靜思此時此日再不會重演,茶人的心里泛起一陣茫然之情,又涌起一股充實感。茶人此時的心境可稱作"主體的無"。
在這里,茶事確是一場凈心清魂的佛事。茶人也不愧為在家的僧人。茶室可比作寺院的佛堂。在這個意義上,茶道真可謂一種新型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