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之樂,愛茶之人均深有體會。品飲者品飲茶品后,身體的不同部位會對茶品的茶質(zhì)茶性產(chǎn)生不同的感知反射,也就是所謂口感、體感、氣感。通過口感、體感、氣感的感受,可以對茶品的品質(zhì)與屬性予以辨識。本系列特對其一一加以分析說明。
口感篇
口感,專指茶湯在口腔至咽喉的感受。這也是所有品飲者對于茶品的第一感受。所謂好茶,一定首先要在口感上達至一定水準。石昆牧老師經(jīng)過多年研究與實踐,將飲茶的口感劃分為“香、甘、滑、重、酸、甜、苦、澀”八大要素。而好茶,就是要“香、甘、滑、重、酸、甜、苦、澀”達到一定的平衡。
香,指必須香味純凈而飽滿。
甘,至喉韻深層回甘。
滑,是茶湯細膩綿滑。
重,為滲透力、層次感與耐泡。
酸,能生津,不鎖兩頰。
甜,有活性,不單一。
苦,能化甘,不重壓舌面、不死苦。
澀,能轉(zhuǎn)甜,收斂感不刺激難受。
若茶品在上述指標中有優(yōu)異表現(xiàn),是否就可以確定其為好茶呢?
我們品飲茶品,對于茶品的感知是通過全身獲得,而并非是僅僅通過口腔和咽喉。唯有結(jié)合人體全部感知:口感、體感與氣感,方可全面的對茶品加以評價。部分茶品品鑒方式不吞咽茶湯,茶湯入口后復又吐出,這樣的品鑒方法顯然是無法全面品評茶品的。
在驗收毛料和鑒定茶品時,采用重手泡法,同時一定會將茶湯吞咽。雖然短時間飲下大量高濃度茶湯對身體造成較大負擔,但確保了鑒定結(jié)果的準確。如此方為茶人的擔當。
無論口感、體感還是氣感,其敏銳程度首先是每個人的先天敏感程度有所差異,而后天因素也會有一定影響。一般而言,飲食喜油膩辛辣、煙酒過度、作息不健康或其它不健康生活習慣的人,其感知敏銳程度會受一定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