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茶經(jīng)》奠定了中國茶道理論基礎
陸羽最享盛譽的是他的世界上第一部《茶經(jīng)》的問世。這部茶葉科學巨著,是中國乃至世界茶葉生產(chǎn)發(fā)展史上光輝的里程碑;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道文獻”。陸羽的《茶經(jīng)》為中國與世界茶道、特別是東瀛茶道奠定了理論基石。陸羽不僅是天才的茶葉科學家,也是一位天才的茶道大師。
陸羽把他大半生的心血和精力獻給了茶學和茶道文化事業(yè),在人類的文明史上開創(chuàng)了茶學研究與豐富多彩、內涵深邃的茶道文化的新紀元。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的耿湋贊陸羽是“一生為墨客,幾世作茶仙”;宋代詩人梅堯臣在一首詩中詠贊:“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學事春茶,當時采摘未甚盛,或有高士燒竹品泉為世夸”。早在公元九紀初唐憲宗時期(公元808—820年即日本嵯峨天皇時代),陸羽創(chuàng)造的文士茶被日本茶學界譽為“茶道天才陸羽的煎茶法”。
陸羽在《茶經(jīng)》里用了四章(四、五、六、九章)篇幅來論述煮茶、品飲方式和茶具(包括二十四種烹茶、飲茶器具的設計與制作)運用方法。陸羽自喻可同“伊公羹”相媲美的“陸氏茶”——亦即是典型的文士茶道。時至當今中國和世界各國茶文化界所一再研討的茶道構成要素——人、文、茶、水、器、和品茗環(huán)境等,陸羽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茶經(jīng)》里已經(jīng)作了精到的論述。并提出了茶道之九難(一采造、二鑒別、三器具、四用火、五選水、六炙烤、七碾末、八烹煮、九飲法)和“精行儉德”,潔均敬雅的茶德禮儀精神。陸羽對人類茶學與茗飲文化的最大功績,就是他以數(shù)十載的茶事躬身實踐而創(chuàng)造出系統(tǒng)、完善的早期茶道理論。盡管其中在制茶工藝、煮茶方式等已被新的工藝和方法所代替,但《茶經(jīng)》關于茶道理論的精華部份,今天依然有研究、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