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紅棉 hóng mián
木棉的別稱。以開花紅色得名。
(學(xué)名:bombax ceiba linn) 廣州市市花,阿根廷國花。
紅棉為木棉科落葉大喬木,又名英雄樹、攀枝花,樹形高大,雄壯魁梧,枝干舒展,花紅如血,碩大如杯,盛開時葉片幾乎落盡,遠(yuǎn)觀好似一團(tuán)團(tuán)在枝頭盡情燃燒、歡快跳躍的火苗,極有氣勢。因此,歷來被人們視為英雄的象征。
紅棉速生,材質(zhì)輕軟,可供蒸籠、包裝箱之用,花、樹皮、根皮藥用,有祛濕之效。
紅棉分布于云南、貴州、廣西、廣東南部;越南,印度到大洋洲也有。
別名:木棉(通樂)、木棉樹、英雄樹(廣東)、莫連、紅茉莉(潮汕)、莫連花、木棉樹(汕頭)木棉樹、紅棉、英雄樹(南澳)、木棉、英雄樹(萬山島)、紅棉、斑芒樹、英雄樹、木棉(福建)。
形狀:本品為木棉科木棉。生于山地陽坡及村邊、路旁。春季采花,夏秋剝樹皮,春秋采根。分布于福建、廣西、廣東、貴州、四川、云南等省區(qū)。
性味:花甘、淡、涼。樹皮微苦、涼。根微苦、涼。
功效:有清熱利濕、解暑的功用。樹皮有祛風(fēng)隊(duì)濕、活血消腫的功用。根有散結(jié)止痛的功用。用途從古至今,西雙版納的傣族對紅棉有著巧妙而充分的利用:在漢文古籍中曾多次提到傣族織錦,取材于紅棉的果絮,稱為“桐錦”,聞名中原;用紅棉的花序或纖維作枕頭、床褥的填充料,十分柔軟舒適;在餐桌上,用紅棉花瓣烹制而成的菜肴也時有出現(xiàn);此外,在傣族情歌中,少女們常把自己心愛的小伙子夸作高大的紅棉。
目前我國進(jìn)口紅棉的用途多數(shù)是紅棉枕頭——屬于純天然的枕頭材料填充,紅棉是木本植物攀枝花樹果實(shí)中的天然野生纖維素,可祛風(fēng)除濕、活血止痛。而紅棉纖維中空度高達(dá)86%以上,遠(yuǎn)超人工纖維的25%-40%和其他任何天然材料。纖維業(yè)界知道它是超高保暖、天然抗菌,不蛀不霉的紡織良材,紅棉纖維超短超細(xì)超軟。
亦作“ 紅綿 ”。紅絲棉的粉撲。婦女化妝用品。民間紅棉藥方1、治痢疾:木棉花、金銀花、鳳尾草各15克,水煎服。
2、治赤白痢疾:木棉花、茶葉各15-30克,水煎服。
3、治濕熱下痢:木棉花15克,魚腥風(fēng)血雨草12克,刺莧頭30克,水煎服。
4、治婦女月內(nèi)風(fēng):木棉根二層皮60克,紅花虱母頭根30克,水煎沖酒服。
5、治肺癌、腸癌:木棉根15-30克,水3碗煎取大半碗溫服。
6、治胃痛:木棉根或樹皮30克,刺刁6克,水煎服。
7、治便后下血:木棉樹皮30克,豬赤肉90克,煲湯服。
8、治痹癥:木棉根30克,水煎服。相關(guān)詩詞康有為《伍氏萬松園觀斗蟋蟀》詩:“千古雌雄竟誰是,紅棉笑殺賈平章 。”
清·納蘭性德《菩薩蠻》詞之四:“?;ㄊ萦褫p妝來,粉融輕汗紅綿撲。”
《傳統(tǒng)相聲集·開粥廠》:“二兩胰子,二兩刨花,十張紅棉,兩盒兒官粉,一罐兒桂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