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菌核病防治

發(fā)布時間:2024-03-31
牛蒡菌核病病原菌學(xué)名sclerotiniaselerotiorum(lib.)debary ,為牛蒡常見病害之一。
癥狀:
病株葉片色灰暗色淡,萎蔫,邊緣上卷,病重時葉片枯萎。順葉片查找到葉柄基部,可見葉柄變暗綠褐色,濕腐,濕度大時表面生白色絨霉,后期在菌絲中生出黑褐色,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菌核。重病株提早腐爛死亡。
致病菌為核盤菌,參考辣根菌核病。
發(fā)病規(guī)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病殘體上或落入土壤中越冬。菌核也可混雜在種子中間越冬并隨種子調(diào)運使用而傳播。菌核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3年,在潮濕土壤中也能存活一年。翌年土壤中菌核陸續(xù)萌發(fā),菌核產(chǎn)生子囊盤,子囊盤上子囊中的子囊孢子成熟后靠自身彈射出來,子囊孢子多在10~30厘米高的空中飄浮,并借氣流傳播。首先在生長衰弱部位或傷口處侵入。侵染成功后獲取了營養(yǎng),才有能力通過菌絲侵染健部。
病菌發(fā)育溫限0~30℃,最適溫度20℃,要求85%以上相對濕度。田間溫濕多雨時病重。
防治措施
(1)播前精選種子,徹底清除混雜在種子中間的菌核。
(2)重病地應(yīng)與糧食作物進行2~3年輪作。有條件最好進行水旱輪作,一年即可。
(3)高畦覆地膜栽培,或畦面敷草,陰隔子囊孢子釋放。裸地栽培,見子囊盤出土可連續(xù)中耕、培土。
(4)施用腐熟糞肥,適時追施化肥,避免化肥燒傷根部、葉柄。氮、磷、鉀肥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雨后及時排水,降低株間濕度。
(5)收獲后徹底清除田間病殘,并進行20厘米以上深度深翻,把落到地表的菌核翻入土壤深層。如能淹水1個月,可全部徹底殺滅土壤中菌核。
(6)藥劑防治,可見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40%紋枯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上一個:怎么延長實驗臺使用壽命?只要學(xué)會這幾招
下一個:泰拉瑞亞神圣寶箱怪掉落物品一覽(泰拉瑞亞1.4神圣寶箱怪里有什么)

一品紅管理要點
wordpress國內(nèi)網(wǎng)速慢加速及防DDOS攻擊快速CF切換教程
繼電保護裝置的維護工作
簡單說說電化學(xué)微膜抑制器的故障原因
沖壓機械手在工業(yè)方面的應(yīng)用
土壓力計使用說明書
簡介:普洱茶八怪
帶式壓濾機處理泥漿、污泥有什么作用
EDI系統(tǒng)設(shè)計工藝與維護要求?
固態(tài)硬盤如何變成移動硬盤使用,固態(tài)硬盤改移動硬盤
十八禁 网站在线观看免费视频_2020av天堂网_一 级 黄 色 片免费网站_绝顶高潮合集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