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老驥和朋友出去喝茶的時候,當我們看著泡茶的人把茶分給我們之后,總有人會底下評論:茶葉有茶梗,原料不好。每當聽到這個評價,老驥總會忍不住想去敲說出這話的人兩下。因為,對于普洱茶來說,茶里沒有茶梗,是不太可能的。一般情況下,沒有茶梗的茶葉只有兩種,一種是雀舌,另一種是茶葉六安瓜片。前者只采頂芽,過于細嫩,都是芽尖,是沒有梗的;后者只采細嫩的葉子,不要梗。其他的茶葉一般都是有梗的,只是茶梗,得分老梗和嫩梗。以下所說的茶梗內容,默認前提均是茶葉加工良好的正常茶品。
普洱茶含梗量的歷史由來
對于喝慣了綠茶、尤其是名優(yōu)綠茶的茶友們來說,茶梗的存在是不被待見的,會被理解成是茶葉品質較差的表現(xiàn)。而在普洱茶感官審評的標準中,二級普洱茶會含有少量嫩梗,四、六、八級的普洱茶中,含梗量會依次遞增。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歷史上,主要銷往東南亞、西藏以及新疆等地區(qū)的普洱茶,在原料的采摘標準方面要求較低,通常以一芽三四葉為主,含有一定量的茶梗和粗老葉。但恰恰因為這些茶梗的存在,使得普洱茶在后期存放的過程中,形成了明顯的變化。
茶梗也分老梗和嫩梗
老梗,就是木化嚴重的梗條,說的通俗一點就是細小的木條,鮮葉采摘的時候比較硬,粗老茶葉壓制的磚茶中常見。
由于邊疆少數(shù)民族多以高脂肉食為主,粗茶中的纖維素能助其消化,盡管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普洱茶用料也越來越嫩了,但還是有一小部分茶友喜愛老梗茶。
普洱茶的嫩梗也好區(qū)分,經(jīng)常留意葉底的人就能輕易看出茶梗是嫩梗還是老梗。
因為嫩葉的茶梗也比小葉種醒目,再加上大樹茶樹齡年久,根深繁盛,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豐富,茶葉持嫩度高,茶梗就顯得尤為粗長。
如果顏色沒有太大差異,肉眼看不出來,可以用手去捏一捏。嫩梗是嫩黃柔軟的,用力捏會有果膠粘手,但老梗就顯得生硬扎手。
茶梗所具備的物質基礎
茶梗作為鮮葉的營養(yǎng)傳導器官,含有較高的糖分,所以在拼配普洱茶的時候,也會適當?shù)姆湃氩韫?。國家對于黑茶的含梗量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例如要求茯磚茶的含梗量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十八之間。一定量的茶梗,能增加磚身內空隙,保證氧氣充足,有利于品質的形成。此外,一定的含梗量更有利于磚內水分的排出,以及增加磚身的結構力和強度。
茶梗中還含有相當數(shù)量的香氣物質,茶葉香氣由第一葉至第三葉逐漸下降,而茶梗的香氣最高,茶葉香氣物質主要在茶梗和嫩葉的主脈中。鐵觀音一類的茶在加工過程中會較多保留梗葉,完成后再把茶梗撿出來。
茶梗對陳化的影響
茶梗對于普洱茶的陳化的影響,主要在于茶梗的內含物質。茶梗在普洱茶后期陳化的過程中,所含的茶多糖和茶氨酸會被逐漸消耗,和氧化降解之后的多酚類物質重新構成普洱茶的風味特點。茶梗的存在,讓普洱茶在后期陳化過程中,變化更為豐富、特點更加明顯。
因此,最后老驥再次強調一遍,如果你買的普洱茶中存在茶梗,并不代表這款普洱茶的質量不好。相反,如果一款普洱茶中有茶梗,對普洱茶還有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