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杜鵑的栽培繁殖方法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發(fā)布時間:2024-03-21
毛杜鵑對種植條件有一定的要求,它喜溫暖濕潤氣候,耐陰、耐干旱,忌陽光暴曬。對水分特別敏感,梅雨季節(jié)土壤水分過多,植株容易受澇造成全株死亡。夏季高溫時空氣濕度不宜過高,盆土不能積水,否則對毛杜鵑生長和開花不利。
繁殖方法
毛杜鵑以播種、扦插、嫁接繁殖均可。播種繁殖多用于培育雜種實生苗,生產上多采用扦插和嫁接繁殖。
扦插繁殖 是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其優(yōu)點是操作簡便、成活率高、生長快速、性狀穩(wěn)定。插穗應取自當年生剛剛木質化的嫩枝上的枝條,剪去下部葉片,留頂端2 ~ 4片葉,如枝條過長可截取頂梢。若不能隨采隨插,可用濕布或苔蘚包裹基部,套以塑料薄膜,置于陰處,可存放數(shù)日。梅雨季節(jié)前扦插成活率最高,一般在6 月開完花后扦插較好,此時插穗老嫩適中,天氣溫暖濕潤,成活率可達90%以上?;|可用泥炭、腐熟鋸木屑、黃土、河沙、珍珠巖等,扦插深度為插穗的1/3 為宜。插后管理重點是遮陽和噴水,使插穗始終保持新鮮,高溫季節(jié)要增加地面、葉面噴水,并注意通風降溫。毛杜鵑l 個月左右即可發(fā)根,長根后頂部抽梢,如形成花蕾,應及時摘除。待扦插苗抽梢長到3 ~ 5cm高時即可移栽上盆。
嫁接繁殖 其優(yōu)點是接穗只需一段嫩梢,可隨時嫁接,不受時間限制,可將幾個品種嫁接在同一株上,比扦插苗生長快。最常用的嫁接方法是嫩枝頂端劈接,以5 ~ 6 月最為適宜,砧木選用兩年生獨干杜鵑,要求新梢和接穗粗細相仿,嫁接后要在接口處連同接穗用塑料薄膜袋套住,扎緊袋口。然后置于陰棚下,忌陽光直射,注意袋中有無水珠,若無水珠,可解開噴濕接穗重新扎緊。兩個月后去袋,翌年春季松綁。
移栽上盆管理
毛杜鵑栽培基質應以園泥、甘蔗渣、雞糞以6 ∶3 ∶1 的比例拌勻,再堆漚半年以上。上盆后應根據(jù)毛杜鵑的生態(tài)習性和長勢進行科學澆水、施肥、修剪、光照、溫度等。
澆水 澆水要根據(jù)天氣情況、植株大小、盆土干濕情況及生長發(fā)育需要靈活掌握。保持盆土稍潮濕。3 ~6月開花抽梢期內需水量大,晴天每天澆水2次,早晚各1 次。雨季防積水,及時側盆倒水。盛夏高溫季節(jié)隨干隨澆,午間和傍晚要在地面、葉面噴水,以降溫增濕。冬季生長緩慢,應減少澆水,通常見干澆水。
施肥 隨著氣溫回升,毛杜鵑在花前、花后均是施肥的最佳時期,施肥時要掌握寧淡勿濃、寧少勿多的原則,做到薄肥勤施,春季3 ~ 4 月施1 次充分腐熟的豆餅水,開花前每隔10 ~ 15 天追施1 次磷肥,連續(xù)進行2 ~ 3 次,花后要施1 ~ 2 次氮、磷混合肥。盛夏季節(jié),毛杜鵑生長逐漸緩慢而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為防止老葉脫落、新葉發(fā)黃不宜施肥。進入第二次旺盛生長時期,要追施1 ~ 2 次以磷肥為主的液肥,以滿足其生長孕蕾需要,施肥間隔約半個月,肥料一定要腐熟,并摻水90%,每次施肥后,都要向葉面噴水,以防灼傷葉片,冬季、梅雨季節(jié)要停止施肥。
修剪 當新栽小苗長出5 ~ 6 片葉時,應及時摘去頂芽,保留下部的3 ~ 4片葉;新抽生枝條長出5 ~ 6 片葉時,進行第二次摘心即摘去頂芽,如此反復幾次,可形成豐滿的樹冠。對栽后2 ~ 4年的毛杜鵑,為了加速形成骨架,常摘去花蕾,并經常摘心,促使側枝萌發(fā),長成大株后,主要是剪除病枝、密枝、殘枝、枯枝、交叉枝、纖弱枝、徒長枝以及紊亂樹形的枝條,均以疏剪為主。
光照 毛杜鵑最適宜在半陰環(huán)境中生長,喜光,但不能適應陽光直射,否則葉片極易受到灼傷,難以恢復。過于陰蔽的環(huán)境也不利于生長,所以最好放置于具有散射光的地方或樹陰下。如通風良好,則生長更佳。
溫度 毛杜鵑喜溫暖濕潤氣候,扦插適溫為20℃左右,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 20℃,氣溫超過30℃或低于5℃則生長停滯。
病蟲害防治
病害 毛杜鵑常見的病害有葉腫病、黃化病、褐斑病、煤污病等,可根據(jù)不同病害選用不同的藥物進行防治。
①葉腫病。幼嫩組織均可受害,一旦受害初期葉片正面表現(xiàn)為淡黃色半透明的圓形斑,后期黃色下陷,葉背面淡紅色、肥厚腫大,隨后隆起呈癭瘤,癭瘤表面有厚灰白色粉層,如餅干狀,葉枯黃、早落,嚴重時葉柄病斑連片、畸形肥厚。防治方法:發(fā)病前尤其在抽梢展葉時可噴灑0.5% ~ 1% 的波爾多液,發(fā)現(xiàn)病葉及時摘除。發(fā)芽前后噴0.3%~ 0.5% 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 的波爾多液2 ~ 3 次,每隔7 ~ 10 天噴施1 次。
②黃化病。也稱褪綠病,是一種非侵染性病害,也是杜鵑栽培中常見的一種病害,主要由植物缺鐵引起。植株發(fā)病后,葉片變薄、褪綠、葉色蒼白,故稱為褪綠病。植株發(fā)病后,新葉缺綠明顯,當新梢葉色變淺、葉肉變?yōu)辄S色時,葉脈仍然呈現(xiàn)綠色,這時一般確診為缺鐵癥狀,這種現(xiàn)象多發(fā)生在堿性土壤或使用偏堿性水澆花的地區(qū)。葉片出現(xiàn)癥狀后,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輕者影響植株的生長發(fā)育和觀賞價值,嚴重者隨著病情加重,植株葉片全部變黃脫落,影響生長,甚至整株枯死。防治方法:可采取定期補充鐵元素,即發(fā)病初期用0.2% ~ 0.3% 硫酸亞鐵進行葉面噴灑,略加黏著劑調和,每隔15 ~ 20 天噴施1 次,效果較好。
③褐斑病。主要危害葉片,植物下部老葉最先發(fā)病。發(fā)病初期葉面產生紅褐色小斑點,后逐漸擴展為近圓形,或受葉脈限制而呈多角形黑褐色病斑,病斑直徑2 ~ 5mm。發(fā)病后期病斑中央成灰褐色至灰白色,邊緣深褐色。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剪去病枯葉。發(fā)病初期噴灑5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 800 倍液,每隔7 ~ 10 天1 次,連續(xù)2 ~ 3 次。
④煤污病。葉片有層煤灰狀物,嚴重時整株污染,枝葉枯萎,植株死亡。防治方法:要消滅傳播媒介害蟲蚧、蚜等,并保持通風透光,用25%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 倍液噴灑,效果較好。
蟲害:常見的蟲害有紅蜘蛛及網蝽等。
①紅蜘蛛。一年發(fā)生多代,以成蟲在植株根部越冬,主要在葉背面近葉柄部的主脈附近危害。每年6 ~ 8 月高溫、少雨、干旱天氣繁殖快,發(fā)生數(shù)量較多。危害嚴重時被害葉片焦枯脫落。防治方法:可用40% 氧化樂果乳油800 ~ 1000 倍液噴霧防治,或用20%三氯殺螨醇800 倍液噴殺,每周1 次,連續(xù)3 ~ 4 次。
②網蝽。為杜鵑類花卉的主要害蟲,以成蟲和若蟲群集于寄主植物的葉背吸食汁液危害,危害后葉面上出現(xiàn)密集的蒼白色小斑點,葉背還可見很多黑褐色蟲糞和脫皮殼,嚴重影響杜鵑生長,以致提早落葉并影響開花。防治方法:入冬后清除花木附近的落葉、雜草,深埋或焚燒,以消滅越冬成蟲。4 ~ 5 月初在越冬成蟲出現(xiàn)后和第一代若蟲發(fā)生期,噴灑80%的敵敵畏乳油或50%螟松乳劑1000 倍液,每隔7 ~ 10 天1 次,連續(xù)噴灑2 ~ 3 次。也可每盆埋施5g左右3%呋喃丹,效果不錯。
上一個:申報承試所需設備三級資質配置
下一個:二手房買賣合同賣方找人代簽有效么

云服務器購買及進入服務器
怎樣裝系統(tǒng)win7系統(tǒng),自己在家怎么重裝win7系統(tǒng)
租用 云服務器
手機視頻音量太小怎么調華為(視頻聲音小怎么調大)
用蘋果手機怎么拍星軌,蘋果手機拍星芒效果圖
觸摸屏數(shù)值輸入時控制位元件
接線端子常見的致命故障
什么牌子的u盤質量好,u盤什么牌子的質量好
企業(yè)華為云服務器租用價格表
沒過停止線倒車可以嗎
十八禁 网站在线观看免费视频_2020av天堂网_一 级 黄 色 片免费网站_绝顶高潮合集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