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諾族過去又稱攸樂人,1979年經(jīng)國務院認定為單一民族,是西雙版納特有、全國人口最少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共有1.88萬人,占全州總人口的1.89%。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xiāng)是其主要聚居地。另外,勐旺等地也有部分基諾族。
基諾族聚居的基諾山是著名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其栽培利用茶樹的歷史已有1700多年,至今還保留有古樸、原始的引用茶習俗。如在基諾山的巴飄、巴亞、亞諾等基諾族寨子,自古至今有吃涼拌茶的習俗。涼拌茶,基諾話叫“臘爬批皮”,傳統(tǒng)的涼拌茶也叫生水泡生茶,通常是到野外勞作休息時,砍一節(jié)粗大的竹筒,橫剖兩半作容器,再采下新鮮的茶葉,適當揉碎后放入容器中,注入適當?shù)纳饺?,加入隨身攜帶的食鹽、辣椒、大蒜及樟腦尖等佐料,拌勻后即成一道既可以提神解渴,又可以佐餐的茶菜湯。吃這種涼拌茶時通常使用竹根制成的勺子,嚼茶喝湯。
在民族茶藝表演中,基諾族的涼拌茶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改進,通常是先用土鍋燒一鍋開水,再將茶樹一芽二葉鮮葉放入開水中稍燙片刻,隨后將茶葉撈入小盆中,放入食鹽、辣椒、味精等佐料,拌勻后即可用小碟子盛茶請客人品嘗。
基諾人還有飲用“臘卡”的習俗。“臘卡”即老茶,老茶的制作有兩種,一種為包燒茶,一種為炒老茶。
包燒茶是將茶樹的老葉片用芭蕉葉或當?shù)氐囊环N掃把葉包好,埋入火塘內炭火灰中,10多分鐘后,即可取出燒好的茶葉,放入茶壺中煮飲,也可放入茶杯中直接用開水泡飲。包燒茶現(xiàn)燒現(xiàn)用時湯色黃綠,清香爽口。若燒好后涼干,幾天后再煮,則成暗紅的湯色,香氣稍遜,滋味也還醇和。
炒老茶是將茶樹老葉片放入熱鐵鍋中翻炒,并稍燜片刻,待葉片半干甚至部分焦黃后再倒入簸箕中,涼干后裝入竹籮中備用。鍋炒茶通常煮飲,湯色深紅,微香,滋味醇和,并且冷卻后不變味?;Z人喜愛飲老茶,特別是節(jié)慶、婚宴時,在火塘上燒一大鍋開水,放入準備好的老茶,再煮10多分鐘后即可飲用。
基諾人飲老茶的茶具也很特別,一類是盛裝茶水的大竹筒,竹筒兩端帶節(jié),上端削一個斜口,節(jié)上留一短枝作提手,并打一個直徑為3厘米左右的洞;另一類是飲茶水的小竹筒,也削一個斜口。待鍋中的老茶煮好后,先用瓢舀茶水倒入大竹筒中,再提著大竹筒給客人面前的小竹筒中注入茶水。
紅濃、香醇的茶水增添了許多喜慶的氣氛,基諾人為此而陶醉,到訪的賓客也為此而陶醉。
另外,基諾族還有獨特的以茶祭鼓的習俗。大鼓是基諾族創(chuàng)世傳說中的神圣之物,在基諾族的各種節(jié)慶活動中,大鼓舞必不可少。大鼓敲響之前,寨中長老要舉行祭鼓儀式,祭品有豬、雞、米、茶和酒等,表示對大鼓的崇拜、對祖先的追憶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普洱茶文化》陳紅偉,張俊.著【連載】—》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