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帽即解放軍取消軍銜前后的款式。
“文革”初期,春秋兩季,流行單軍帽,人人頭上戴著一頂軍帽。軍帽也有真假之分,真的軍帽為的確良面料,顏色碧綠,帽檐尖挺,里面印有長方塊的章,標(biāo)著姓名、年齡、血型等欄;假的無論顏色、面料、樣式都能讓孩子一眼望穿,不值錢,給人的感覺反倒有點土。戴軍帽同樣有講究,要把帽子上面的接縫處盡量撐起來,出門前得用手捏半天,不少孩子在帽子里邊墊一圈硬紙殼或報紙,不如此不足以稱“酷”。當(dāng)然,想擺“酷”就得承擔(dān)相當(dāng)?shù)奈kU系數(shù),戴軍帽很容易被“飛”,即走在大街上,帽子被騎車而過的胡同小痞子順勢從頭頂上摘走。流行戴軍帽,讓軍隊大院的孩子抖了幾把,隨之而來的是被“飛”的后顧之憂,防不勝防。
1965年6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取消軍銜制,隨即廢止55式軍銜服裝。全軍干部、戰(zhàn)士一律戴解放帽、佩帶紅五星帽徽。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中,軍帽既是代表革命的象征,也是紅衛(wèi)兵、造反派的重要標(biāo)志之一。紅衛(wèi)兵的服裝實際上就是軍裝,擁有一頂軍帽就是當(dāng)時年青人追求的“時髦”“。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的紅旗掛兩邊”,就是當(dāng)時最流行的口頭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