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是美的。”想必,人人都知道。如果提問:“花兒為什么美?”你能答上來嗎?美是好東西,沒有人可以離開它。研讀美學,或許會覺得深奧得叫人頭疼。我們推薦花藝行業(yè)同行們,在學習花藝設計中,讀點美學的書籍,學點美學的知識,觸類旁通,在提高自我美的意識的同時,提升花藝設計的品質,提升中國花藝行業(yè)美的品質。中國插花花藝網推薦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散步》,“詩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藝術的美,一是自然的美。”花藝設計的過程是創(chuàng)造美的設計~
宗先生一生著述不多,而《美學散步》則幾乎匯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學篇章,也是先生生前唯一的一部美不著作。初版于1981年,此次重版,除新增若干照片、校正部分錯字外,基本保持原貌。對于這樣一位源生于傳統(tǒng)文化、洋溢著藝術靈性和詩情、深得中國美學精魂的大師以及他散步時低低的腳步聲,在日益強大的現(xiàn)代化的機器轟鳴聲中,也許再也難以再現(xiàn)了。然而,如何在愈益緊張的異化世界里,保持住人間的詩意和生命的憧憬,不正是現(xiàn)代人所要關注的一個世界性問題嗎?而《美學散步》正好能給我們以這方面的啟迪。
“美從何處尋”
宗白華先生曾在《看了羅丹雕刻以后》一文中寫下這么一段話,“我們知道‘自然’是無時不在‘動’中的。物即是動,動即是物,不可分離。這種動象,積微成著,瞬息變化,不可捉摸。能捉摸者,以非是動;非是動者,即非自然。照像片于物象轉變之中,攝取一角,強動象以為靜象,以非物之真相了。況且動者是生命之表示,精神的作用;描寫動者,即是表現(xiàn)生命,描寫精神。自然萬象無不在‘活動’中,即是無不在‘精神’中,無不在‘生命’中。”
大千世界,大美無言。它無處不在,隨性可循。我們每個人都是美的擁有者和追求者。
上海人民出版社從宗白華先生三十多篇美學論文中,精挑細選二十二篇,匯集成冊出版,題名為《美學散步》。這是一本難得的高水平的美學文集,每一個想鉆研美學,特別是想研究中國古典美學的人不可不讀,它對了解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思想和中國古代美學精華,提高我們的美學修養(yǎng),掌握藝術規(guī)律,豐富審美體驗都會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而在人文精神缺失的今天,閱讀它更能提供我們所亟待補充的營養(yǎng),豐富這個已被物質主義和拜金主義污染殆盡的世界。
《美學散步》可以看作是宗白華先生六十多年美學探索生涯所形成美學觀、藝術觀的一次完整詩化敘述。從五四到當代,中國的美學家們多從哲學建構人手去探討美學的一些基本問題,形成了“主觀派”、“客觀派”、“主客觀統(tǒng)一派”、“實踐派”等不同流派。盡管他們都有自己的研究視野和關注領域,但在基本的方法上卻又有某些相似之處。這便是追求理論的嚴謹、完整、系統(tǒng),力圖在尋求理論圓滿的同時找到通往美學殿堂的道路。在這些美學家中,宗白華先生的切入視角比較獨特,他并不在意宏偉的哲學建設,而是以一顆素樸純凈之心融人生活、自然和藝術,在與大千世界碰撞中發(fā)出點滴感悟,然后像漣漪一樣逐漸延宕開去,終于容納了無窮的美學境界與空間。他一方面堅持藝術審美是超現(xiàn)實超利害關系的形象直覺的特點,另一方面,他在社會實踐上又是抱著一種積極人世的生活態(tài)度。他不像王國維那樣悲觀,也不像朱光潛那樣同現(xiàn)實保持著很大的距離,又不像同時代很多人那樣把美學、文藝完全依附在政治上面。他的《美學散步》和朱光潛的《詩論》、《悲劇心理學》、李澤厚的《美的歷程》相比,缺少系統(tǒng)完整的理論骨架,但是又顯得更加靈動飄逸,在審美精神上與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接近。作者娓娓而談,層層展開,語氣和藹親切。深入淺出的探討中又顯出認真嚴肅,大量的引用給人信手拈來的感覺。豐富的學識使他的文章充盈飽滿、圓潤和諧又充滿思考的張力,敏銳細膩的感覺使他的論述洋溢著藝術靈性和詩情。正如李澤厚所說,他們二人“年歲相仿,是同時代人,都學貫中西,造詣極高。……但……朱先生的文章和思維方式是推理的,宗先生卻是抒情的;朱先生偏于文學,宗先生偏于藝術。朱先生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學的,宗先生更是古典的,中國的,藝術的。朱先生是學者,宗先生是詩人……。”
美是心靈節(jié)奏的自由表現(xiàn)。心靈、自由幾個關鍵詞貫穿了全書的始末。細雨下點碎落花聲,微風里飄來流水音,美的無限內涵不斷等待我們去發(fā)現(xiàn)、去拓展。“散步的時候可以偶爾在路旁折到一枝鮮花,也可以在路旁拾起別人棄之不顧而自己感興趣的燕石。無論鮮花還是燕石,不必珍視,也不必丟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