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自然條件中,總的可分為地形、土壤、氣候、水源及地下水位和生物因子。而氣候條件又包括大的氣候條件與小的生境條件(微氣候條件)。大氣候條件雖不能改變,但也應排除極端氣候因子影響之地段。微氣候因子變化較大,應慎重考慮,但微氣候因子資料不易獲得,由于它與地形因子密切相關,因而常以地形地勢、土壤條件的選擇代之。
(1)地形條f地形條件中與建立園林苗圃關系最大的是坡度和坡向。
①坡度 應選擇排水良好、地勢平坦或1。—3。的緩坡地,坡度大易造成水土流失,降土壤肥力,不利于灌溉和機械化。在南方多雨地區(qū)坡度可適當增加到3。—5。,以便于排水;而北方少雨地區(qū),坡度則可小一些;在較黏重的土壤上,坡度適當大些;在沙性土壤上,坡度宜小些。在坡度較大的山地育苗,應修筑梯田。尤其注意,積水洼地、重度鹽堿、峽谷風口等地,不宜選作芎圃地。
②坡向 主要直接影響光照、溫度等因素,從而影響苗木的生長。一般南坡光照強,受光時間長,溫度高,晝夜溫差大;北坡與南坡相反;東西坡介于兩者之間,但東坡上午升溫快,而西坡在冬季易受寒流、枉夏季易受日灼啪影響。因此,在山地設置苗圃,應根據(jù)緯度、海拔高度、苗木特性及栽培設施等條件選擇適宜的坡向。
(2)土壤條件 種子發(fā)芽,插穗生根,根系生長所需的水分、養(yǎng)分和氧氣都來自土壤。土壤是苗木根系生長發(fā)育非常重要的環(huán)境條件:選擇苗圃地時,必須重視土層的厚度、結構和肥力狀況等。苗圃土層深度應在50cm以上,ph值6j.0~7. 5為宜,有機質(zhì)含量不低于2.5%,氮、磷、鉀的含量與比例應適宜。選擇具有一定肥力的沙質(zhì)壤土至輕黏質(zhì)壤土作為苗圃用地為宜,因為這些土壤結構疏松、透水、通氣性良好,降雨時地表徑流少,灌水滲水均勻,有利于種子發(fā)芽出土和苗土根系發(fā)育,-而且也便于作業(yè)。不宜選擇沙土、重黏土和鹽堿地作苗圃地。過分黏重的土壤通氣性不良,有礙根系的生長,雨后泥濘,土壤易板結,過于干旱易龜裂,不僅耕作困難,而且冬季苗木凍拔現(xiàn)象嚴重。過于沙質(zhì)的土壤疏松,肥力低,保水力差,夏季地表溫度易灼傷幼苗,移植時土球易松散。同時還應注意土層的厚度、結構和肥力等狀況。有團粒結構的土壤通氣性好,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和有機質(zhì)分解,土壤肥力高,有利于苗木生長。
土壤結構可以改進,所以不作為苗圃選地的基本條件,但在做苗圃技術規(guī)范時應注意這個問題。重鹽堿地及過分酸性土壤不適宜苗木生長,也不能選做苗圃地。土壤酸堿性,以微酸性或微堿性為好,紅松、馬尾松、茶、杜鵑等喜酸性土壤,側柏、刺槐、白榆等耐輕度鹽堿。一般針葉樹種要求ph值5.0~6. 5,闊葉樹種要求ph值6.0—8.o。在選擇苗圃地時,不可能所有自然條件都是最佳的,若土壤質(zhì)地不理想,而其他條件都還可以,可通過改良土壤的辦法來解決,如黏土摻沙或沙中摻黏土。目前許多苗圃地都是在有可能改良土壤條件的情況下確定下來的,但在選擇種植樹種時,要避免將來需要帶土球移植的苗木種在沙質(zhì)土壤中。
(3)水源及地下水位 水是所有生物發(fā)育必需的生態(tài)因子,同時也是培育壯苗的重要條因此苗圃地應選擇在水源充足、灌溉方便的地方。如在江、河、湖泊、渠塘、水庫等天然水源的附近,便于自流灌溉。如無上述水源或水源不足,要選擇地下水位較高、水源充足的地方,便于打井灌溉。水源的水量要求以(能滿足旱季育苗所需的灌溉用水為最大量。
苗圃灌溉用水的水質(zhì)要求為淡水,水中含鹽量(質(zhì)量分數(shù))要超過o.1%,最高不得超過o.1 5%。
土壤地下水位的高低對選擇苗圃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地下水位過高,一般深小于im,會使土壤通透性差,影響苗木根系的生長,根系得不到充分的舒展,而使地上部分不會出現(xiàn)徒長,秋冬季來臨時地上部分會因木質(zhì)化不夠而凍死。而春夏季來臨時,又因苗木蒸騰蒸發(fā)量大,會使根系強烈吸收地下水,結果會將土壤中的鹽分帶到地面,容易造成土壤鹽漬化。如遇多雨或暴雨時節(jié),又會因土壤通透性差造成澇災。地下水位過低(大于im),苗木根系不易接觸到水源,尤其在氣候炎熱和空氣濕度低的情況下,苗木地上部分因蒸發(fā)較大,而地下部分因地下水位太低,根吸收水分不足,無法供應地上部分正常的生命活動,結果往往造成供水不足,土壤干旱,如果人工灌溉又會增加苗成本。
不同的土壤質(zhì)地選擇最佳的地下水位,一般沙土為1~1. 5m,沙壤土2.sm左右,黏性土為4m左右。
(4)病蟲害及雜草 苗圃地盡量避免選擇在病蟲害多發(fā)或者有惡性雜草的地區(qū)。在建苗圃前要進行病蟲害調(diào)查,了解當?shù)匾装l(fā)生病蟲害的種類及危害程度,特別是一些危害較大又難以防治的病蟲害,如地下害蟲、蛀干害蟲以及一些難以根除的病害。在病蟲害嚴重又難以防治的病蟲害,如地下害蟲、蛀干害蟲以及一些難以根除的病害。在病蟲害嚴重又不易清除的地方建苗圃投入多、風險大。另外,在有惡性雜草和雜草源的地方,也不宜建立苗圃。雜草是苗圃的一大害,它不僅與苗木爭奪水分、養(yǎng)分、空間,而且易滋生病蟲害。有資料稱,大多數(shù)苗圃60%一70%的工作量是用來清除雜草,可見雜草危害的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