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sd硬盤sata硬盤比較2,sata硬盤和ide硬盤的區(qū)別3,sata3 固態(tài)硬盤和ssd固態(tài)硬盤有什么區(qū)別4,sata與ssd固態(tài)硬盤有什么區(qū)別5,ide硬盤 sata硬盤區(qū)別在哪1,ssd硬盤sata硬盤比較
ssd容量小讀寫速度比sata快幾倍到十幾倍不可能快50-1000倍,但價格非常貴128g的都差不多上萬
2,sata硬盤和ide硬盤的區(qū)別
和磁盤沒多大關系,主要是接口更新換代了,sata比ide傳輸速度更快,更節(jié)省空間,更方便安裝拆卸主板只要有ide口就可以用任何ide的設備,不管是光驅還是硬盤,你可以把ide硬盤喝光驅串聯,只要設置好主從跳線就可以了sata接口的最大傳輸速度比ide的高,而且以后的硬盤ide接口無法達到硬盤的最大傳輸速度,所以要被sata所取代有ide插口的就能識別
3,sata3 固態(tài)硬盤和ssd固態(tài)硬盤有什么區(qū)別
ssd接sata2接口發(fā)揮不出來速度,也可以正常使用 固態(tài)硬盤接在sata3上全速 不拷貝文件你感覺不出來sata2.0和sata3.0最關鍵的區(qū)別在于傳輸速度,sata2.0最高傳輸速度是300m每秒,而sata3.0最高傳輸速度可達600m每秒sata是serial ata的縮寫,即串行ata。它是一種電腦總線。ssd是solid state drives的縮寫,中文意思是固態(tài)硬盤。sata固態(tài)硬盤就是字面上的意思,sata類型的固態(tài)硬盤。
4,sata與ssd固態(tài)硬盤有什么區(qū)別
固態(tài)硬盤從存儲介質分的話,有兩種:一種是采用閃存(flash芯片)作為存儲介質,另外一種是采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陂W存的固態(tài)硬盤采用flash芯片作為存儲介質,這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ssd固態(tài)硬盤,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可以移動,而且數據保護不受電源控制,能適應于各種環(huán)境,但是使用年限不高,適合于個人用戶使用;基于dram的固態(tài)硬盤采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目前應用范圍較窄,它仿效傳統硬盤的設計、可被絕大部分操作系統的文件系統工具進行卷設置和管理,并提供工業(yè)標準的pci和fc接口用于連接主機或者服務器,它是一種高性能的存儲器,存儲速度異常快,而且使用壽命很長,美中不足的是需要獨立電源來保護數據安全,一旦斷電,數據全部消失。
sata固態(tài)硬盤ata固態(tài)硬盤則是根據接口類型劃分的了。
所以根本無法以你所說的方式進行比較。
http://bbs.cnmd.net/thread-19226-1-1.html
上面還有長篇大論對比sata與ssd的區(qū)別.你自己去看下詳細介紹對吧,如果滿意麻煩采用為答案,謝謝
5,ide硬盤 sata硬盤區(qū)別在哪
不會!~看了受教了!~謝謝!~接口不同,ide是并口,sata是串口.傳輸速度也不同sata傳輸速度要比ide快.sata 接口比同轉速的ide接口的傳輸速度要快,價格比較同容量同轉速同品牌的硬盤便宜80-150塊錢左右,而且內置高速緩存通常都在8m以上,而普通ide緩存都在2m左右,相差甚遠; 更大的區(qū)別在于: 一、(sata不依賴于系統總線的帶寬,而是內置時鐘。第一代sata內置1500mhz時鐘,可以達到150m字節(jié)/秒的接口帶寬。由于不再依賴系統總線頻率,每一代sata升級帶寬的增加都是成倍的:第二代300m字節(jié)/秒(即sata-ii),并且支持熱插拔; 二、sata不再使用過時的并行總線接口,轉用串行總線,整個風格完全改變。 sata與原來的ide相比有很多優(yōu)越性,最明顯的就是數據線從80 pin變成了7 pin,而且ide線的長度不能超過0.4米,而sata線可以長達1米,安裝更方便,利于機箱散熱。除此之外,它還有很多優(yōu)點: (1)、一對一連接,沒有主從盤的煩惱;而ide一個接口只能接兩個ide設備,而且還要分主從設備,如果一個接口接上兩個ide設備后就會共同分享這一帶寬,從而速度大幅度下降; (2)、每個設備都直接與主板相連,獨享150m字節(jié)/秒帶寬,設備間的速度不會互相影響。 (3)、sata提高了錯誤檢查的能力,除了對crc對數據檢錯之外,還會對命令和狀態(tài)包進行檢錯,因此和并行ata相比提高了接入的整體精確度,使串行ata在企業(yè)raid和外部存儲應用中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4)、sata的信號電壓最高只有0.5伏,低電壓一方面能更好地適應新平臺強調3.3伏的電源趨勢,另一方面有利于速度的提高。 (5)、sata ii可以通過port multiplier,讓每一個sata接口可以連接4-8個硬盤,即主板有4個sata接口,可以連接最多32個硬盤。 (6)、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技術,叫dual host active fail over。它可以通過port selector接口選擇器,讓兩臺主機同時接一個硬盤。這樣,當一臺主機出現故障的時候,另一臺備用機可以接管尚為完好的硬盤陣列和數據; (7)、sata-ii在sata的基礎上加入ncq原生指令排序、存儲設備管理(enclosure management)、底板互連、數據分散/集中這四項新特性。提高讀盤效率,減少磁頭的內外圈來回擺動次數; (8)、sata-i代需要在安裝操作系統前用sata接口驅動程序軟盤引導計算機,然后安裝,且cmos設置較為復雜,而sata-ii的出現,在許多主板生產廠商的支持下,已經不需要驅動軟盤的引導可直接由主板識別,且cmos設置也更為簡單,自動化程序提高僅僅是接口不一樣,ide是并口的,sata是串口的接口不通,ide是并口,sata是串口,是在ide出現后才出現的ide接口硬盤在當前電腦中應用最為廣泛,主流的規(guī)格包括ata/66、ata/100、ata/133,這種命名方式也表明了它們在理論上的外部最大傳輸速率分別達到了66mb/s、100mb/s和133mb/s。這里需要說明:100mb/s、133mb/s是峰值速度,并不能表示硬盤能持續(xù)這個速度,也就是說這是理論上的最高峰值速度。硬盤真正的傳輸速度由于受硬盤內部傳輸速率的影響,其穩(wěn)定傳輸速率一般在30mb/s 到45mb/s之間。這樣隨著cpu、內存等硬件運行速度的不斷提高,ata硬盤的低速率漸漸成為影響整機運行速度的瓶頸。于是,一種新的硬盤接口方式, serial ata應運而生。 serial ata 硬盤就是我們常說的串口硬盤,它采用點對點的方式實現了數據的分組傳輸從而帶來更高的傳輸效率。serial ata 1.0版本硬盤的起始傳輸速率就達到150mb/s,而serial ata 3.0版本將實現硬盤峰值數據傳輸率為600mb/s,從而最終解決硬盤的系統瓶頸問題。ide是并口,是以前的接口技術.過時了.sata是串口,是目前比較流行的接口技術,這個技術也經過了幾代了,sata sataii.ied最高傳輸速度是133m/ssata傳輸速度是150m/s,sataii可達到300m/s,也是目前用的比較多的一種.ide不支持熱插拔,要插拔就得關機.sata支持熱插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