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村姑去香港走了一遭。
雖然不是為茶而去的,但雙眼卻處處離不開茶。
眼見得曾為英屬地區(qū)的香港,人們的喝茶習(xí)慣,與大陸喝頗有差異,但也有相似處。
于是記錄港人喝茶的二三事,給列位看官分享。
【一】
港人最經(jīng)常喝的,是紅奶茶,英式紅茶,加了淡奶的。
茶有淡淡的奶味,淡淡的紅茶味,但甚苦。
這種茶基本在街頭的小吃店就能喝到。
早餐時,它搭配各類粉面,三明治出現(xiàn)在早餐牌上。如此組合的一份早餐,價格大約在35-45港幣。
午餐晚餐時,它搭配各種套餐飯出現(xiàn)在菜單上,與西紅柿牛腩飯,咖哩雞肉飯等熱餐一起出售。一份飯加一份奶茶,在香港老字號“翠華”,售價約65-78港幣。
宵夜時,它與魚蛋、面、粉等搭配。售價與早餐相似。
這種紅奶茶,好似村姑陳的那條小黑裙,在任何場合,任何時刻,都可以出場,都能勝出。
它與任何食材都能搭配。
這種茶,其實是香港文化的一種象征。
牛奶文化,來自西方。茶文化,來自東方。
香港這個國際化大都市,自由港,不就是這樣一種集東西方文化與一體的大拼盤么?
【二】
在中環(huán),邂逅了一家老牌的茶葉店。
“英記茶莊”。是一家創(chuàng)始于1881年的茶葉零售店。在香港有多家連鎖。
它的招牌,古色古香。頗有上世紀(jì)上海老店的風(fēng)情。
店里售賣從低到高各種價位的茶。低端的,如菊普,柑普。中端的,如各種綠茶。高端的,竟然有白毫銀針和白牡丹!
來之前,與幾位茶友竟猜,香港人都喝什么茶?他們一致認(rèn)為只喝紅茶,英式的紅茶調(diào)飲。
沒想到香港人也喝烏龍茶,也喝武夷巖茶,更加推祟白茶!
你們都猜錯了,該罰。記得請我喝馬肉!
普洱擺放在進店就能看到的地方,屬于讓客人自由選購的區(qū)域。
白毫銀針和白牡丹,擺放在柜臺內(nèi)的貨架上,需要掌柜拿出來才能看貨。
村姑陳看了貨架上的白毫銀針,稍微有點碎,顏色像2015年的,針芽頭較瘦、小、短,白毫少,顏色深綠,毫香不顯,似是云南月光白針。
從價格看,也不應(yīng)該是福鼎白毫銀針。
為何?
因為商品的價格不能脫離價值。
在香港,如果是正宗福鼎的白毫銀針,進貨成本+運費+店租+人工+稅收等費用,該當(dāng)比這個價格翻上一倍有余。
【三】
花式紅茶。
香港曾為英屬,故而很多習(xí)慣隨了英國人。比如喝下午茶。
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村姑陳沒有親自去感受中環(huán)的白領(lǐng)精英們,是如何喝下午茶的。
我們家做珠寶設(shè)計的小美女說,香港的白領(lǐng),喝下午茶,一般是點一壺紅茶,加了玫瑰花,或者別的茶,或者加水果,再來幾碟小甜品。
那種紅茶的口感,有些類似我們福建的三大功夫茶,政和功夫,坦洋功夫,白琳功夫(上世紀(jì)初,白琳是福鼎最大的茶葉出口地區(qū))。
香香甜甜,口感清淡,有微微的地瓜味。加上干花或者水果,便成為一壺香甜可口的調(diào)飲,閨蜜小聚時,商務(wù)洽談時,是首選。
【四】
許留山。
它不賣茶。
咦,村姑陳你暈了吧,不賣茶你寫它干嘛?
它家的甜品我好愛,寫文章寫?zhàn)I了,想念一下許留山的甜品可以嗎?
我想用我家的老樅水仙,換許留山的芒果系列甜點(舔唇中)。
福州的許留山,一個字,渣。
香港的許留山,還不是最好的甜品店,但巳足夠讓村姑陳拜服。
為什么兩地的許留山,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原因有兩個:1.工藝不同,2.材料不同。
就像在香港泡我們福建的老樅水仙,香氣弱了,樅味減了,煙火氣重了,水澀了。
不同的水,泡出來的茶是截然相反的味道。
香港的朋友們,你們在香港泡村姑陳家的茶,用的是什么水?泡出來是什么味道?
很好奇。
下次有機會,一定在在香港約個地點,親手泡給大家喝一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