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4-5世紀,中國茶最早傳到了朝鮮(古高麗國)。到了明代嘉靖年間,中國茶文化知識開始在歐洲傳播,這在威尼斯作家拉摩曉寫就的一本《中國茶摘記》里有詳盡的說明。明代萬歷年間,中國茶開始傳入沙俄。明崇禎年間,英國威特斯船長專程率船從中國購買茶葉。到了清代順治年間,中國茶開始傳入到德國。十九世紀末期,中國茶葉、茶樹、茶種又先后傳入了印度尼西亞、印度、錫蘭、烏干達、馬來西亞等國……中國古代茶文化之花可謂遍地開放,在世界各地顯示出不同的文化風采。于是中國這朵民族文化的奇葩一變成為世界的了,及至今日,這個世界已經(jīng)變成了沒有不飲茶的國家,沒有不飲茶的民族了。
中國茶文化的關鍵不在于茶葉的本身,而在于茶文化的內(nèi)涵上。從茶文化的內(nèi)涵上來看,其“精神”層面上的東西最為重要,它是一種行為文化和心態(tài)文化,屬于精神文明的范疇,將飲茶與人生處世哲學相結(jié)合,上升至哲理高度,“茶是人生”便由此而發(fā),若再品出更深的境界,就成了“吃茶去”公案的禪宗開示以及茶道的精神之源。茶文化由于有了中國儒、釋、道思想的加盟,形成了茶禮、茶德、茶道、茶藝等等,這就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