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35年生油茶大樹作砧木,以"十八學士"茶花品種作接穗進行高接換種,開展砧芽摘除試驗,設(shè)保留全部砧芽為a處理;及時去除全部砧芽為b處理;每個砧木分枝保留2個未木質(zhì)化幼嫩砧芽,每隔7~10 d更新1次砧芽為c處理。試驗結(jié)果:嫁接后120 d,c處理的接穗平均成活率最高,達79.1%,而a處理和b處理的平均接穗成活率分別降至43.0%和42.4%,c處理與a、b兩個處理差異達極顯著水平;b處理和c處理的接穗平均主梢長均為12.4 cm,而a處理僅為8.2 cm,顯著低于b、c兩個處理;平均單株分枝數(shù)和葉片數(shù)以c處理最多,分別達14.8個和138.8片,b處理分別為7.8個和80.3片,a處理分別為4.2個和32.4片,3個處理之間差異極顯著。嫁接后635 d,c、b、a 3個處理的單株花蕾數(shù)分別為52.0個、28.0個和8.7個,3個處理之間差異極顯著。說明以砧木每分枝保留2個幼嫩砧芽的嫁接效果較好,有利于保持較高的接穗嫁接成活率,提高接穗和樹冠的生長速度,增加花蕾數(shù)。完成機構(gòu):福建省泉州市農(nóng)科所,36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