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修剪
(1)輕修剪:輕修剪的目的在于促進茶芽萌發(fā)生長,提高生產密度,增強茶樹長勢,它是創(chuàng)造培養(yǎng)良好采摘面必不可少的技術措施。輕修剪的程度,以剪去蓬面上3-5厘米的枝葉為度,也可以剪去上年的秋梢,留下夏梢。中小葉種茶樹輕修剪的形式,蓬面以剪成弧形為宜,這樣可以增加采摘幅的寬度,對提高單產有利。青、壯年期的茶樹,輕修剪可每年或隔年進行一次,每次在原剪口上提高2-3厘米。
(2)深修剪:茶樹經多年采摘和輕修剪后,采摘面上會形成密集而細弱的分枝,這就是常說的“雞爪枝”,茶葉產量和品質逐漸下降。為更新茶樹采摘面,可采用深修剪技術,剪除密集細弱的“雞爪枝”層,使茶樹重新抽發(fā)新枝,提高茶樹發(fā)芽能力,延長茶樹高產穩(wěn)產年限。深修剪宜剪去冠面10-15厘米的枝梢,過淺不能達到更新采摘面的目的。經深修剪后的茶樹,以后仍用每年或隔年輕修剪,適當多留新葉,重新養(yǎng)采摘面。
深修剪
3.衰老茶樹的重修剪與臺刈對于衰老茶樹,可通過重修剪和臺刈,重新培養(yǎng)樹冠,復壯樹勢,實現高產優(yōu)質。
(1)重修剪:重修剪的對象是半衰老和未老先衰茶樹。重修剪的程度要掌握恰當,過輕效果不顯著,過重則恢復慢,影響產量。一般80厘米以上的茶樹,留高可掌握在35-40厘米,部分低矮茶樹,以剪去原樹高的1/2為宜。重修剪后的茶樹應呈水平形。修剪時期以春茶前為好,有利于樹勢恢復。如為了春茶期間能采?部分高檔茶,增加經濟效益,也可放在春茶后修剪。
(2)臺刈:臺刈的目的與重修剪相同:它是一種更為徹底的改造樹冠的修剪技術,臺刈的對象是極度衰老的茶樹,以重新培養(yǎng)成全新的樹冠。但臺刈后的茶園,一般對短期內的產量有一定影響,其影響程度與茶園基礎和改造后的培育管理水平有關。原單產較高或改造后失管的影響較大;原單產低或改造后加強管理的影響小,改造后第二年產量即超過原有水平的,在生產上亦不少見。衰老茶園的臺刈高度,一般以離地5厘米為宜。臺刈時期與重修剪相同。臺刈工具可選用臺刈剪或臺刈機。剪口力求光滑,并略呈傾斜。茶樹修剪需要有其他技術措施相配合效果才顯著,如加強肥水管理,實行因樹制宜的合理采摘,做好茶樹病蟲防治等等,都是極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