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集信號楨格式的編排
在多路信號檢測中,各路信號的最高頻率分量常不相同,有時相差很大,故此各路信號要求的采集頻率不一致。在這種情況下,若使用相同一個高采樣頻率,則對大量緩變信號采樣頻率過高,導致信息多余,降低了系統(tǒng)的有效性。若分開采樣通道,使用不同采樣頻率,則又增加較多的硬件資源。為解決這一矛盾,可以把被檢測信號按照頻率高、中、低的順序分別放在主幀、副幀和次幀中,用同一采集通道的硬件設備,實現(xiàn)多路不同速率的采樣。
2.采集字的編碼
采樣周期的選擇
(1)從調節(jié)品質上看,希望采樣周期短,以減小系統(tǒng)純滯后的影響,提高控制精度。通常保證在95%的系統(tǒng)的過渡過程時間內,采樣6次~15次即可。
(2)從快速性和抗擾性方面考慮,希望采樣周期盡量短,這樣給定值的改變可以迅速地通過采樣得到反映,而不致產(chǎn)生過大的延時。
(3)從計算機的工作量和回路成本考慮,采樣周期t應長些,尤其是多回路控制時,應使每個回路都有足夠的計算時間;當被控對象的純滯后時間τ較大時,常選t=(1/4~1/8)τ。
(4)從計算精度方面考慮,采樣周期t不應過短,當主機字長較小時,若t過短,將使前后兩次采樣值差別小,調節(jié)作用因此會減弱。另外,若執(zhí)行機構的速度較低,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即新的控制量已輸出,而前一次控制卻還沒完成,這樣采樣周期再短也將毫無意義,因此t必須大于執(zhí)行機構的調節(jié)時間。